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奇谭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五十一章 摸瓜(1 / 4)

作品:《唐奇谭

所谓茅山者,其实就是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上,异军突起的一片山丘。分为茅、中茅、大茅、积金等数座山头;其中最高的大茅峰才不过数百米,却成为了远近数百里平野内的唯一制高点。

因此,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就在开始在山中祭祀地;形成了所谓三茅真君的原始崇拜前身。上古传,五帝之一玄帝颛顼派遣四海之神,运安息国市山之石封填下洞山神峰,茅山居其一。

其中就有东海神将一铜鼎埋藏在大茅峰顶;因此每吉日,远近方士咸登上,烧香礼拜,无复草木,累石为坛。直到陶弘景从建康来到茅山隐居修道,并依照神启在楚王涧内修建华阳上中下三馆。

这才成为了如今上清派茅山宗的祖源。因此历经历代敕封追赠至今,围绕着这片被称为“华阳洞”的山地区域内,也形成了华阳宫、下泊宫、祠宇宫、紫阳观、太平观在内的三宫五观宏大格局。

时至当代的茅山诸峰,正位于江宁府与润州的交境处;从行政区划上看,隶属于润州金坛县的治下。然而,作为山上宫观之首的太平观主,却以朝廷敕封的威仪使身份,直接隶属于江宁府的资序。

再加上当代的宗主,玄明大法师蒋元吉,长期在京畿、都畿之间随驾侍奉帝家;因此,负责主持本山庶务的师弟,兼现任太平观主辰梦吉,在也获得了茅山周边区域内,相当程度上的事实自治权。

虽然,经过梁公时代的整顿和梳理,从朝廷律令上规定了下寺观等宗教场所,具体规模、标准和持牒、杂属人员上限。又禁止所有寺观,除了皇家和官府拨付之外,接受民间的人身和土地投献。

但正所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执行的地方官府不够坚决,自然而然的会找到曲线迂回的方法。既然不准户口和田地依附,那就换成了各种商社、店铺、馆舍,以积善为由寄付在名下。

乃至朝廷禁止寺观放贷和租售,那就以附近乡村市镇组织的香社、酬神会、还愿团之名,经营起一些田产房舍的物业;然后,以烧香、筹神、还愿之名;定期向指定的宫观寺院,输送产出和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