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糜汉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二十八章 强征私兵 军心崩丧(2 / 3)

作品:《糜汉

至少这样的话,那些私兵还是处于明面上可以控制的态势中。

满宠真正想的不是单单靠数千兵马守住武当城,他想的是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

数日后,在糜旸的命令下返回西城拉运攻城器械的舰队,已经到达武当城外。

之前糜旸的大军都是急着赶到武当县外,所以一开始的汉军大营中并没有大量攻城器械。

想要攻城,没有攻城器械是不成的。

而就地打造攻城器械又耗时颇久,所以在之前糜旸就命令关兴率领一部分战船,返回西城拉运攻城器械。

原本在汉兴郡中,是没有多少攻城器械的。

因为申氏兄弟一直想的都是闭门自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会想着打造攻城器械。

所以目前在关兴的押送下,运到汉军大营中的攻城器械,原来大多都是属于魏军的。

在之前曹仁大军出征之时,他考虑到会有攻城战,所以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那些攻城器械有许多都在大火中焚毁,但亦有不少在战后被汉军所收获。

这就是懂得打扫战场的好处。

当关兴携带着许多攻城器械回来后,代表着汉军大举攻城的日子已经到来。

首先一辆高大的巢车开始在城外立起,在这高达数米的巢车之上,糜旸已经站在巢车上的瞭望台中,观察着武当城内的局势。

随后在巢车的下方,许多攻城器械开始出现。

下方的攻城器械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轒輼与壕桥。

壕桥又称飞桥,顾名思义乃是专门针对围堑、壕沟、护城河的一种攻城器械。

简单的壕桥只用到两根长圆木,上面钉上木板,为了搬运方便,下面再安两个木轮即可。

而复杂一点的壕桥,则还需装上转关、辘轳等机械装置,以折叠桥板,使其能通过更宽的壕沟。

壕桥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使用的记录。

据《六韬·军用》记载:

“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从这個记载就可以知道,早在几百年前古人就能应用销轴、绞车、连环铁索等机械装置,使八具壕桥并联,提供宽达十二丈的供大部队通过的壕桥。

经过几百年的改良之后,现今的壕桥的长度最高可达10米左右。

而武当城外的护城河虽然亦不算窄小,但是与公安城外的肯定不能相比,所以正适合壕桥这种攻城器械上场。

因为汉军的主要兵力是在北营,所以糜旸将北门当做攻城的主要突破口。

当北门外的汉军开始大量集结,并且许多的攻城器械开始出现后,武当城北门上的魏军就快速将这件事禀报给了满宠。

而满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亦马上来到了武当城的北门之上。

当满宠看到汉军的那些攻城器械之后,满宠不禁气的一拳砸在身前的城墙上。

因为汉军的大量攻城器械原先都是魏军的,所以那些攻城器械上,很多还插着土黄色的大魏旗帜。

糜旸在缴获这些攻城器械后,本来可以将大魏旗帜换为大汉的旗帜,但他却故意没有那么做。

因为他要进一步打击武当城中魏军的士气。

果然当看到那些攻城器械的土黄色大魏旗帜后,满宠是感到愤恨,而北门上的魏军士卒则是感到慌乱。

以魏之矛,攻魏之盾,这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提醒。

曹仁大军的攻城器械都在这里,那么那数万大军的下场可想而知。

北门上的魏军士卒,开始产生躁动不安的情绪。

之前虽然在城中有猜测着曹仁大军下场的流言,但是毕竟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所以武当城中的人,还抱着一丝侥幸的想法。

但如今城墙上的魏军士卒,在看到原本属于己方的攻城器械,开始要攻打自家的城池之后,事实如何早已不言而喻。

满宠清晰的感受到,城墙上士卒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

他只能利用己身的威望,不断的出言得安抚着城墙上的魏军。

在满宠的安抚下,开始有所躁动不安的魏军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但就在满宠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城外出现了更多变故。

在糜旸的命令下,一些汉军士卒从汉军大营中,运出一辆辆大车。

当那些汉军将车辆运出汉军大营后,凭借着站在高处的优势,城墙上的魏军很清晰地就看到车上的物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