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科普(1 / 2)

作品:《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有些事情,就看你是在什么位置上了,才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就如朱元璋,如果是他穷得要饭的时候,他又怎么可能去想着死得时候要怎么样?

可在他当了皇帝之后,看到前面的皇帝搞得那一套,如果没有意外,他当然也是想搞的了!

蒙元流行的用活人给死人陪葬,让死人死后不孤独之类的,朱元璋也是沿用了的。

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用,就听到了张一凡的批评,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就接受。

这不,他眉头一皱之后便有点不高兴地说道:“你又焉知人死后会如何?就在这胡说八道了?”

朱标听到他爹有些不高兴了,也是连忙劝张一凡道:“一凡,还是说回新学吧,说你知道的。”

然而,张一凡既然说了,当然不可能就这么放弃了,直接就回答朱元璋道:“请问父皇,从秦始皇开始,我们华夏大地上出了那么多的皇帝,可有见过哪个皇帝有还魂显灵之类?王朝灭亡都有多少了,也没见开国皇帝来救他们的王朝。您说是不是?”

朱元璋听了一愣,不过马上回答道:“那也不能说明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更不用说,还有六道轮回一说,这個,你听说过吧?”

张一凡听了,毫不犹豫地继续说道:“六道轮回,只是劝人向善,积善行德而已。如果一个皇帝,残暴无德,哪怕他死前给自己营造了非常好的陵寝,陪葬了多少财宝,殉葬了多少随从,那他死了,是会怎么样?”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开始举例道:“还有,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寝,历来是盗墓贼最想光顾的地方。没钱了,甚至连传说中的曹操都撅死人坟墓挖财富。死后遗体还要被他们践踏,那又能如何?”

“就算如铁木真一样造假墓,那也终归是埋在地里,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到时候也还是免不了被刨坟挖尸的下场,这又何必呢?”

“等以后我要是死了,至少我是不想这样的,尸体火化,抛洒大江大河便是。要为世人记住,那就传道授业解惑,后世人自然是会记住我的。青史留名,足矣!”

张一凡的这种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超前了。哪怕到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想找一块非常好的墓穴葬了。火化的普及,也是遇到过很多障碍的。

但是,朱元璋显然是个有脑子的人,他会思考的。

这不,他在听了张一凡的一凡言辞之后,并没有马上发怒,而是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在沉思。

当然,这也和说话的人是张一凡有关。

如果说,说这些话的人是什么阿猫阿狗,那不管他说得再正确,估计也不会有人理,更不会去认真思考。

可如今说话的人,他的学问是大明朝人人都追捧的人,做出来的事情,那可都是天大的事情。这么一来,他说话的份量就重了,哪怕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他也是会重视的。

边上的朱标,也是同样如此。只是因为张一凡是对朱元璋说话,所以朱标这边,更快回过神来,就有些诧异地问道:“一凡,你认为这世上没有鬼神?”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向他,摇摇头说道:“有没有鬼神,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东西,比如行云布雨之类的,其实都是自然现象,就是客观存在的。格物而知之,知晓原理便知道这个和鬼神无关。”

一直到后世,都还有很多地方是要求雨的。甚至皇帝带头,乡绅带头等等。

对于会不会下雨这些,到底怎么回事,至少在这个时代,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的。

因此,朱标一听,非常诧异,当即问道:“一凡,难不成你知道这行云布雨的原理?”

张一凡听了,看了一眼被这话题吸引的朱元璋,然后重新看向朱标说道:“那我说出来,你看说得对不对?”

“好!”朱标听了,有些兴奋,当即点头回应道。

于是,张一凡便对朱标说道:“水壶烧水,大哥该是知道的吧?水烧之后会转化为气上升,从而想要顶开壶盖……”

张一凡用水壶烧水为例子讲他的新学,并且说了这个有非常大的作用。消息传回南京,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当然都是有让人烧过,看过想过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还是用这个烧水壶的事情来举例,他们俩都是有点好奇,不知道怎么联系到这了,但是还是点头回应,聚精会神地听着解释。

“……这个水气要是遇冷,就会重新凝结成水。这一点,高度数的酒精蒸馏之法,就是用这个原理。换成大自然的话,太阳晒,江河大海上的水,就会有一些变成气上升,到了天上之后就变成了云。这个云,其实就是水气了。当水气浓到一定程度,重新变成水的时候就会掉下来,那就是下雨了。云和雨,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朱标这是第一次听说,顿时非常惊讶道:“那阴天呢?就是天上布满了要下而没有到下雨程度的水气?”

“对,我觉得是这样的。”张一凡听了,补充说道,“你看,山高的话,你能看到有云雾缭绕半山腰那种,大哥要是有兴趣,可以去爬山试试,越高就会感到水气更浓。还有,早上有露水一说,那也是因为晚上天冷,那这个水气就会凝结成水了。”

他说到这里时,朱元璋忽然插话问道:“那这个冷热又怎么说?只是和太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