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从此世间再无倭国!(1 / 4)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夜色朦胧下的大明金陵城。

没有燕京的沼气灯。

整个金陵城,除了皇宫、朱紫巷,一片漆黑。

暗流也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涌动着。

吱呀!

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的吕府门匾下,紧闭的朱红色,宛若用鲜血涂抹而成的大门缓缓开启。

门内。

吕兆鬼鬼祟祟走出来。

吕兆提着灯笼,率先向灯笼光线映照,昏暗的朱紫巷看了眼,然后才小声道:“父亲,无人。”

吕本整理着装后,这才一副读书人正义凛然之色。

在一名本家仆从推着轮椅帮助下,从门后面出来。

吕本抬手制止仆从,“可以了,你回去吧。”

即便是本家仆从,一些极为要命机密的事情,他也不会让其靠近。

谁知道,这人是不是已经被锦衣卫收买了。

即便,当初蒋瓛向他示好。

他也不敢托大。

若无这份谨慎,就凭他们这些年,秘密组建倒燕联盟之事,传到朱皇帝耳中,吕家都会被灭族。

吕本从吕兆手中接过灯笼。

吕兆推着吕本,木质的轮椅车轮,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在昏暗的朱紫巷内向前行进。

吕兆抿唇,神色无比紧张,听着轮椅烦人的吱呀声,忍不住低语道:“父亲,朱四郎赠送东宫好多辆新式马车,太子爷分给妹妹一辆,孩儿做过,那种装了橡胶轮胎,安装了什么滚动轴承的车子,杂音小,还十分舒服,要不,咱们找燕藩的工厂,专门给父亲定做一辆使用橡胶和滚动轴承的轮椅……”

相信,只要肯花高价钱,燕藩的工厂肯定愿意承接私人订制。

至于钱。

吕家不缺。

这木质轮椅,坏事还没做完,吱呀声,就能把人吓个半死。

吕本闻言,脸先瞬间变黑,唇角动动,想要怒叱,话到嘴边,又点头改口,“可以,不过要通过中间人来做,咱们吕家丢不起这个人……”

迟早有一天,朱四郎的产业,全都是吕家的。

绞杀朱四郎后。

再搬到朱雄英。

允炆登基做皇帝后。

吕家作为外戚家族,一定要把燕藩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工厂,全都控制在吕家名下!

燕藩经济研究司不是评价马六甲陈朝的工商业为,可以左右影响政权的血腥垄断性商业模式吗?

以前他还真没重视过工商业。

工商业就是贱业!

直到这些年,亲眼瞧着,那些私人承办的水泥工厂,大赚特赚,并且吕家在背后拿着干股,也大赚特赚。

他才意识到,工商业的威力。

到时候,允炆做皇帝,允炆这一系把持政权。

而他们吕家,就搞垄断,把持民间钱袋子!

所以,朱四郎燕藩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工厂,一旦朱四郎被绞杀后,吕家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控制。

干股、代持……

这种事情,在大明早已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真以为,全国各地,那些赚的盆满钵满的私营水泥工厂,就是那些地方小人物的?

笑话!

这些人其实是摆在明面上的棋子罢了。

他们拿到的股份少之又少。

真正拿大头的是地方官府、以及金陵城各路神仙。

为何整个精英阶层,越来越敌视、仇恨朱四郎。

试图用各种方式方法,绞杀朱四郎?

说到底,尝到了甜头!

水泥工厂的私营,所有上下其手,隐藏在那些私营工厂背后的各路神仙,都尝到了巨美味的蜂蜜。

这也是,从地方到朝堂重臣,不断劝说太子,继水泥生产技术之后,寻求朝廷放开冶铁技术、高炉技术的原因。

大家已经不满足,从水泥制造吃到的甜头。

想得到更多!

相信用不了多久,太子或许就会放开冶铁私营。

而私营最大的敌人,就是朱四郎,以及朱四郎那套雇工身股制。

搞雇工身股制,因为有太多工人拥有身股,拥有审核权,对经营的建议权、查账权等等一系列难以置信的权力。

燕藩的官员,即便有贼心效仿他们这一套,幕后持股,代持,也做不了。

因为资金流向,都在燕藩工厂,工人每年都要选举产生的工人团体监督下进行。

据说,每年,这些工人团体,都会请燕藩专门从事账目审核的团队,对工厂公布的年终账目进行审核。

这还是现在的工人,普遍是文盲。

按照燕藩那种教育普及率。

二十年后。

工厂的工人,即便请专业的审核团队,审核团队也骗不了这些工人了。

所以,燕藩的工厂,官员如果想幕后持股、代持。

除非分工厂主的那一份。

可工厂主愿意吗?

有必要吗?

工厂主只要团结工厂内数百、上千的工人。

官员即便掌握权力,也不敢像大明这边各路神仙,肆无忌惮向工厂主索要股份。

所以,尽管燕藩的俸禄比大明这边高。

并且还有绩效奖,其实是根据政绩以及廉洁度,进行奖励,与养廉银的意义差不多。

年满离休后,据说还有所谓的退休俸禄。

即便如此。

大明这边的官员,除了那些脑子坏掉的革新派,没有多少人,愿意当燕藩的官。

俸禄那点钱,算什么。

他吕家今年一年的工厂分红,就顶为官一辈子的俸禄!

也因此,如今,仇恨朱四郎,仇恨雇工身股制的人很多。

大家都一致认定,只有解决朱四郎这个,出走海外,躲在四海之上,却时时刻刻,用妖风邪气影响大明的祸害。

这未来工商业发展的红利,才能为他们独吞!

过去,大伙儿一度为朱四郎出走大明而高兴。

可现在,很多人已经后悔了。

如果朱四郎还在大明。

就只是一个做皇子的臣子。

能耐再大,上面还有朱皇帝,还有太子。

大家可以变着法儿的对朱四郎发起猛烈进攻,朱四郎即便能赢,身为臣子,也只能被动防守。

就像,洪武十三年以前。

朱四郎虽然次次反败为胜,可朱四郎只能被动防守,一定很难受憋屈。

现在,他和胡惟庸私下议论,都怀疑,当初他们逼着朱四郎出走大明,恐怕上当了!

朱四郎其实就是希望从大明这个,处处受约束、受限制的壳子内脱困走出去。

在外面,肆无忌惮的发展建设,积蓄力量。

同时,用他那些妖风邪气影响大明。

最终,或许就等朱雄英继承大明皇权,这胜似父子的叔侄二人,便会一举定鼎中原乾坤!

悔不该当初啊!

悔不该,放任朱四郎出海远走大明!

“父亲,到了。”吕兆有些颤抖的紧张声响起。

打断吕本思绪。

吕本抬头。

看着灯火通明的胡府门匾,在几个胡府家丁帮忙下,抬着轮椅,进入胡府。

胡惟庸书房。

胡惟庸带着儿子,胡大虎站在书房门口。

吕兆推着吕本进入书房别院时,胡惟庸含笑迎上去。

一番寒暄。

四人进入书房落座。

吕本迫不及待看向胡大虎,亲切问:“大虎,事情办的如何?”

胡大虎白天就回来了。

可白天人多嘴杂。

这件事,又十分要命。

他本身心虚,所以白天不敢来胡府,一直等到晚上,夜深人静。

胡大虎含笑起身作揖,“吕世叔,小侄幸不辱命,见到了倭国诸侯联军的领袖,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两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