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盐法侍郎(2 / 2)

作品:《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事儿既然出了,朕再多说别的,似乎也没太大用处。”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看向袁世振说道:“朕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袁卿知晓朕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别管盐政方面,今后袁卿想怎样整改,期间会惹出多少风波和麻烦,但只要是说,能让盐税增收上来,能把私盐打击下去,能使底层灶户的日子好过些,能叫天下万民吃上平价盐,哪怕袁卿真把天给捅个窟窿,有朕在,也断不会再叫袁卿受任何委屈。”

“陛下~”

袁世振神情动容,朝朱由校行跪拜之礼,士为知己者死,尽管天子只讲了这些,尚没有实际做什么,但对于袁世振而言,作为大明的臣子,能听到天子讲这样的话,这已经足够了。

“快起来。”

朱由校站起身,朝袁世振走去,伸手搀扶道:“卿家的职官,朕想好了,授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领盐法侍郎,加太子少师,这样,今后在朝统筹盐政整改,就没有人敢小觑,讲出去的话才有威仪!”

袁世振不知该讲些什么,对于做官,他其实并不关心,他就是想多做些实事,可就是这唯一想法,真正做起来时却困难重重。

做官的不止他袁世振一人,比他官位高的很多,比他官位低的更多,触碰到一些核心利益,被算计,被掣肘,被排挤,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朱由校伸手轻拍袁世振手背,保持笑意道:“不过袁卿,过去的经验教训要牢记,哪怕有些错,你没有犯,但是在这上面跌倒了,也要好好想想,既然盐政问题难解决,就多想想根源。”

嗯?

听天子讲到这里,袁世振心生疑惑,尽管先前跟天子没有接触,但就适才所讲的这些,袁世振能感受到天子,对待盐政是有自己看法的。

“袁卿此前所书奏疏,朕其实都一一看过,尤其是那个纲盐法,乃是纾解盐政困局的良药。”

朱由校转过身去,朝御案方向走去,“也是看过以后,朕有一些想法,袁卿可以带回去好好看看,当然,这只是朕的想法,究竟是否实用,有没有必要推行,袁卿还要结合现状来衡量。

盐法侍郎是将盐政集中起来,对外明确一个态度,那就是全国盐政一盘棋,与盐政本身相关的,或与之有牵连的,盐法侍郎都要考虑在内。

所以说啊,盐法侍郎不是个好差事,不仅得罪人,还很累,但要是能将盐政整改好,朕觉得这一切都值。”

讲到这里时,朱由校将拿着的一摞卷宗,递到了袁世振的面前,袁世振忙伸手接过,入眼就见到一个个便签。

《论盐政直辖税警构想》

《论盐政设区构想》

《论盐政中枢与地方职权调改构想》

《论深化官督商销构想》

《论盐运转体系构想》

《论官办盐场整改构想》

《论多劳多得构想》

《论海盐晒制改革构想》

《论灶户转民构想》

《论……》

待袁世振看到这一个个便签,其脸上的表情变了,甚至在袁世振的心里有种冲动,想翻阅具体的卷宗。

“袁卿,这些是朕闲暇时所想所写,其中有部分与袁卿所明纲盐法相似。”

朱由校伸手指着这些卷宗,神情严肃道:“朕心中所想的盐政新格局,必然是能让国库增收,打击私盐贩卖,让万民吃到平价盐,使大明盐业能稳健发展,恰恰是这般,盐法侍郎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会得罪很多人。”

“袁卿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熟悉朕所想所写,同时梳理好现有盐政现状,如何推动盐政整改,要分清楚主次,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唯有做到统筹整改,那么一些问题和麻烦,才可能直接避免。”

“臣明白。”

袁世振当即表态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尽快拜读这些卷宗,尽快梳理盐政现状,好尽快明确盐政整改。”

“有袁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朱由校露出赞许的神情。

整改就要从快,不能拖延,越拖越难整,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时下的大明盐政到底有多乱,他看了那么多案牍奏疏,只一个盐政各级职权隶属就险些被绕进去了,关系是那般复杂,还有不少旧制旧例,想这样专业性极强的事,就需要袁世振这样的大才坐镇。

在朱由校的眼里,袁世振就是大明的瑰宝。

甚至朱由校想要通过袁世振,先行在盐政整改中,将税警这一体系推动落实,在盐税上能够运转,那在别的税目也可以,待到税警制度完善落实,今后,谁敢偷税漏税,甚至避税逃税,该抓就抓,该罚就罚,你造反都可以,但造反前,先把欠下的税补齐,不然这事儿没完!

税收对于国朝运转而言,真真是太重要了,税收敢出现任何问题,那隐患就跟着出现了,别的事情都好商量,唯独税收不能商量。

朱由校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让毕自严、袁世振这些大才,先将旧有的那套赋税体系梳理一遍,待到一些根基扎牢了,一些发展明确落实了,再去因地制宜,遵循事实的深化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