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乡试前的小风波(1 / 5)

作品:《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宛平城俨然一座京师西南雄关。

东西长六百多米,南北宽三百多米。

总面积二十万多平方。

城池内有翁城、罗城,南北无门。

东西开两城洞门,顺治、永昌。

城郊市集、村镇密布,西面卢沟桥横跨永定河。

它承载了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的足迹。

无数商队、读书人的足迹。

这日。

挨近孔庙的坊间饭店、茶馆、酒铺。

人流云集。

落榜的有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有的失魂落魄、借酒浇愁!

科考选拔上的人又有一种优越感。

有的写诗嘲讽他人。

有的春风得意、沾沾自喜。

儒教至此,丑态十足。

良乡诸生魏无知也在过关之列。

此人在家乡小有名气,关于他无知的名字。

倒是少有人嘲笑,据说大有来历。

《论语,子罕》篇。

孔圣人说;“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因此。

根据孔圣人的解释,无知反而是一种谦虚、好事。

纵使私底下有一部分读书人不尊敬圣人。

时常辱骂、调侃孔孟二圣。

甚至拿“无知”二字来嘲笑魏无知。

他也不以为忤。

坊间店铺内,宽敞大堂。

三五知己成群结队,讨论话题都是这回科考。

伙计、酒保、茶保来回穿梭。

“魏兄,大楚第一神童贾景之也过关了。

据闻他卷面不洁,被墨汁浸染。

我等没看过他的卷子,不知学政大人何以取他?”

魏无知面色温言地笑笑:“贾景之的时文、试帖诗在下看过了。

虽也不是十分优异,但也无可指责。

定在前十,是很公正的。

卷面不洁是无心之举。

据说是同座的司马匪鉴打扰的......

不过他那首诗却已经传开了!”

“原来如此,究竟是何等妙笔!

还请魏兄明言,我等洗耳恭听。”

魏无知轻摇湘妃竹扇:“贾景之诗云: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

山头盖起水晶殿,珊长峰尖,珠结树巅。

这一回,崖中跌死撑船汉,告苍天。

留点蒂儿,好与朋友看!”

“此诗果然有妙处,误认却在水边。

点明非是他打翻墨汁,是无心之举。

倘若八股、试帖诗过关。

卷面不洁也可原谅。

倒也无人指责陈学台了。”

魏无知摇头道:“学台大人还是担心的,卷面不洁。

本就能判为下等,可贾景之馆阁体练得还行。

学台大人见此回了一首诗。

此事必然传开又是一段文人佳话了。”

“咦?是何诗?说来我们也听听。

不仅能饱饱耳福。

也让落选的同仁好有个借鉴之处。”

魏无知轻笑道:“陈学台诗云;宝藏将山跨,忽然间在水涯。

樵夫漫说渔翁话,诗句虽差。

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

常见得登高怕险,哪曾见会水溪杀。”

“啧,难得!难得!这是一段佳话了!”

“昔有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日填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回诗,朱庆馀声名大震。

今日贾景之此举,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最难得的是,魏兄乃罗师兄表亲。

他对事不对人,以直抱怨,此乃真君子。

毫不讳言,这份心胸、气度可敬可佩!”

贾琮与周六合、张冇才、王浩三人角落一桌,侧耳倾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