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 2)

作品:《穿成假千金后我给反派冲喜

姜栗第一反应就是苏氏是不是有什么对付她的招。

难道昨天自己故意穿那土里土气的衣裳去皇后那里给她上眼药,把她惹毛了,所以想了什么恶毒的法子对付她?

如果是这样,那她这阵子要小心了。

好在姜栗并不太害怕她,毕竟她现在基本都在萧毓那院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萧毓余威犹在,只要她不犯错,苏氏应该不敢把她怎么样。

所以,她只要小心不犯错就行。

这样想着,姜栗反而松了口气,这个太妃看着比侯夫人有城府多了,她就怕她不声不响地给她使绊子,那才叫防不胜防。

回到萧毓的院子,冬绿惦记着她脖子上那块伤,说:“小姐,我给你上点药吧。”

“不用了,也不是很疼。”

这看着就像一块淤青,想到上次周妈妈给她揉手那疼痛的劲儿,姜栗就宁愿好得慢点也不想再遭罪了。

“那是天气太冷,你都被冻得没知觉了。”

冬绿拉着她进了萧毓所在的屋子,因为只有这里烧着炭,暖融融的。

现在冬绿已经不怎么怕萧毓了,毕竟面对一个长得那么柔弱好看,又吃喝都要人伺候的美人儿,再多畏惧,也渐渐麻木了。

姜栗脱掉身上的大氅,还想挣扎,这时周妈妈伺候萧毓用完了早膳,端着空碗出来,见姜栗一脸不情愿,笑问:“这是怎么啦?”

“小姐她脖子这里青了一块,我要给她上药,她不肯。”冬绿直接告状。

“脖子怎么会青一块?”

周妈妈放下碗,走过去,姜栗只得扒开领子让她看了一下,周妈妈看完若有所思。

这地方明显不太可能磕碰到,这大小......看着更像是大拇指留下的印记。

莫非是......

周妈妈问:“除了这里,娘娘别的地方还有什么不适吗?”

姜栗摇摇头说:“没有。”

“那......昨晚您有没有听到有什么动静?”

动静?姜栗紧张地问:“周妈妈,您是觉得我这伤是人为?”

“不是不是,娘娘您别紧张,”周妈妈笑道,“我是怕王爷又发作了,不小心弄伤的您,而您睡熟了没察觉。”

“那不会,”姜栗肯定地说,“我睡眠很浅,他有动静我肯定听得到。”

周妈妈心说那可不一定,要是王爷真醒来了,他会点你睡穴。

不过周妈妈没有说破,下午的时候以例行诊查的理由,让于管家去找了刘太医过来,给萧毓看了下。

当着姜栗的面,刘太医还是那一套说辞,说萧毓脉象还算平稳,毒素应该被暂时控制住了,没进一步侵入心脉,暂时不会有危险,但也很难醒来。

等周妈妈送他出去时,他才低声说:“王爷昨晚应该有醒来过。”

周妈妈一喜:“那王爷现在身体如何了?”

“脉象比我上次来的时候好,虽然体内还是有不少余毒,不过最难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要慢慢调养,应该醒来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阿弥陀佛,”周妈妈忍不住念了一声佛,“那可太好了。”

送走刘太医,周妈妈回院子的时候,整个人都忍不住喜气洋洋的。

对于的萧毓醒来为何会伤姜栗这事,周妈妈完全把它当成了意外。

毕竟如果萧毓不是对这位侧妃有意思,醒来的第一件事,估计就是先杀人灭口了。

他的卧榻之侧,岂容一个陌生女子酣睡。

姜栗正在房间里写文,冬绿坐在一边做针线活儿,见周妈妈满面春光,冬绿笑着问:“周妈妈,您是碰到什么好事了吗,这么开心。”

周妈妈还记得曲子昂的嘱托,暂时不要告诉侧妃王爷的情况,只能笑道:“倒也没什么好事,就觉得咱娘娘福气满满的,王爷要是醒来了,一定会喜欢得紧。”

“......”冬绿想到萧毓可能会醒来,就忍不住打哆嗦,干笑,“是,是啊,哈哈。”

姜栗就比冬绿淡定多了,她蘸着墨,回头看了眼里间,道:“还有三个多月就过年了,要是王爷能醒来陪我们一起过年就好了。”

周妈妈眉开眼笑道:“会的,王爷他那么喜欢娘娘,一定舍不得娘娘一个人过年的,说不定啊,等明年过年,就是三口人了。”

姜栗:“......”

你妹的三口人哟。

姜栗又想到了皇后给她的任务,有点脑壳疼,表面还装出一脸娇羞的样子,说:“哪有那么快。”

周妈妈心情好,故意逗她道:“王爷那么喜欢娘娘,醒来肯定就跟娘娘圆房了,这孩子啊,圆几次房,就怀上了。”

“......”

幸好萧毓不会醒来,不然她就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孕妇了,想想都吓人。

“我......”姜栗红着脸低下头,“只要王爷想要孩子,我就给他生。”

里间里,沉睡中的萧毓身侧的手攥紧了身下的褥子,心里大概已经在后悔昨晚怎么没有把这不要脸的女人掐死了。

接下来的几天,姜栗一直循规蹈矩,天天躲在屋子里写小说,一点错都不犯,苏氏那里却没任何动静,既没有给她下绊子让她犯错,也没有找她麻烦,好似那天只是她的错觉一般。

姜栗渐渐放下心来,也觉得自己多心了。

她现在有萧毓和皇后两重保险在,苏氏再看不惯她,也不敢轻易动她。

姜栗这样子想着,就把苏氏放在了一边,她的小说已经写了快五万字了,有厚厚一摞纸,看着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一步就是出版了。

这里的出版商,其实就是各大书店,作者可以拿着自己的稿子去找书店的老板投稿,老板会聘请些秀才来审核阅读这些文稿,确定它不涉及当朝政治,不会引来杀身之祸,并且小说内容引人入胜,刨除高额的印刷费用后还能赚钱,才会和作者商议好分成,印刷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