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00章 突击步枪时代(2 / 5)

作品:《红色警戒之民国

双方步兵的作战距离比起一战时期大大缩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斗都集中在四百米的距离之内。在这个距离内,当时各国装备的步枪并不能胜任。无论是德国的毛瑟步枪,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还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有效射程都超过六百米,标尺射程都在一千五百米以上。

如此强的杀伤力的,在四百米内显然没有必要。这个距离内,传统步枪的威力过大,远远超出实战的要求。同时,各国装备的手动添装子弹步枪的射速不高,优秀射手一分钟也不过只能发射10到12发。这个射速显然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各国步兵的另外一种装备冲锋枪,也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二战中的各国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均不超过一百五十米,实战中还不到一百米。虽然在一百米米内,冲锋枪有着不错的射速和火力压制。但是冲锋枪使用的弹药是手枪子弹,冲锋枪超过一百五十米距离无法作有目的的射击。冲锋枪的一百五十米,步枪的五百米,中间有一个一百五十米到四百米的火力的空档。

各国步兵部队一般通过轻机枪来弥补,但是轻机枪在基层步兵中装备较少,而且其弹药威力也很大,在这个距离轻机枪弹药的威力仍然过剩。同时冲锋枪需要大量的手枪子弹,步枪轻机枪也需要大量的步枪弹药,基层步兵同时装备冲锋枪和步枪,这也就是说后勤人员必须同时准备二种弹药。

如果能够实现基层步兵武器弹药的统一化,对于各国的军工系统和后勤系统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出于这些目的,在30年代末期,各国就展开了对于突击武器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生产出一种把步枪和冲锋枪的特点合一,能够代替现有步枪,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的一种武器。

但是,实验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自动步枪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较大不方便单兵携带。受当时枪械科技和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当然也有对于突击步枪理念上理解并不够的原因,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直到中华成功研制出一款用于实战的突击步枪后,各国对突击步枪的概念才终于有了一个方向,有了引路人,一切看起来都简单了很多。虽然还不清楚中华突击步枪的性质,但有了中华突击步枪表现出来的效果就足够了。

明灯照耀前路,他们只管踏步向前便可。

研制历史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军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18冲锋枪的作战种种缺陷,在一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德国都以各种形式参战(苏联内战德国派出干涉军,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秃鹫军团),在实战中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点。

德国轻武器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设计的德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stg44,这款突击步枪一出现在战场上,不但带来了不菲战果,也给盟军方面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这款突击步枪早在去年年尾就出现了,但经过多方面的侧室和改进,这才正式装备全军。此枪由最终黑内尔公司制造,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