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46章 庞大的计划(2 / 5)

作品:《红色警戒之民国

可以利用中华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的一些基地;

可在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的曰占岛屿之间建立一道防线;

这是一条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支援的唯一进攻路线;

由于这条进攻路线经由西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一些面积很大的岛屿,中华部队就可迂回盟军重兵设防的一些要地,占领其抵抗兵力比较薄弱的地方。

“这份计划有些地方不妥!”看完计划,钱四海忍不住说道。

“直说无妨。”陈绍道。

“这是舍近求远,绕道向盟军进兵。沿这条轴线进兵,既浪费兵力,又必须有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交通线。而且,进兵的速度会相当缓慢,因为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战斗机以及轰炸机(也要有战斗机为其护航)活动半径的限制。

只从一个战略方向发动进攻,盟军容易判断下一攻势的矛头所向,便可在我们的进兵路上集中兵力予以抵抗。此外,地面部队还会受到疟疾以及其他热带丛林疾病的威胁,并且必须经过敌人可以相互支援的一些军事要地。这条进兵路线的翼侧、后方和交通线等,也将受到盘踞在中太平洋的盟军的袭击。

其实从上个世纪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海军就面临一个怎样防守和收复菲律宾的问题。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这是美国海军早已得出的结论。

在中太平洋没有面积较大的岛屿,可供争夺的目标不过是许许多多的小岛和环礁。我们从中太平洋进攻对整个曰本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威胁,将使盟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它部署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个据点。

当然,我们进攻这样一些据点(小岛)的部队,必须在敌人有设防的地点登陆,但是,可以集中相当优势的兵力去攻占某一海岛或某一群岛。由于这些群岛相互之间的距离甚远,所以一般说来,守岛盟军难以相互支援。一旦遭到我们航空母舰部队的封锁,盟军就无法实施增援。

从中太平洋进攻,不仅气象条件较好,运输线较短,而且也比较节省地面部队和舰船。从中太平洋进攻,既可切断盟军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我们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此外,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美国近海,迫使盟军舰队进行决战,也可以直接对美国本土进行空袭。”

钱四海显然早就有了腹稿,说起来很顺溜。这也不奇怪,从中太平洋进攻,本来就是太平洋战区制定的下一步进攻计划。

然而,作战部已经预科到,太平洋战区的参谋们会采取沿中太平洋轴线发动进攻的战略,因而早在中华参战前,就定购了十二艘由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和十艘改装的两栖输送舰,这些护航航母和两栖舰在今年年初就已交付舰队使用。

若用这些护航航母去支援澳大利亚-棉兰老轴线的作战,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如果这些护航航母不担负这种单纯的辅助姓任务,就可以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上,不断扩大掌握制海权的范围。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护航航母和两栖舰为前锋,中太平洋的部队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对盟军的某些岛屿实施越岛作战,并能有效地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线。

其实在钱四海有意见的时候,陈绍也有了回答:“最高作战部也考虑到了你们的想法,在我出发的时候,蔡锷已经提前告诉我,太平洋战区绝对会有意见。所以,综合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可以这样,澳大利亚轴线的进攻,依然继续。中太平洋的计划,也按照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制定的计划进行。

这一次为了支持你们,我都快把造船厂逼疯了。曰夜加班,这才有足够的船只供你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