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什么最重要?(1 / 2)

作品:《人在诸天:赏善罚恶

沈万三是谁?

此人乃是江南豪商,因其极善经营,短短数十年便赚下数百万家产,所以百姓都说他是江南第一富豪。

关于沈万三的民间传说很多,比如有人说他起于贫困,能成为天下富豪,全靠家有只能生财的聚宝盆。

也有人传,他曾散家疏财,助朱元璋打下天下,还帮大明修了三分之一个南京,最后却被朱元璋卸磨杀驴、找由头给抄了家。

陈冲小的时候,曾看过一部叫《聚宝盆》的电视剧。

故事中,沈万三和朱元璋是一起讨饭的落魄兄弟,因为刘伯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经过无数波折以后,两人一个成长为天下首富,另一个则成了皇帝。

因为种种狗血原因,两人走上了兄弟阋墙的老路,朱元璋不仁不义,珠宝杀掉儿时的兄弟沈万三......

那跌宕起伏的剧情,那装逼打脸、扮猪吃虎的套路,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正因如此,他在大学无聊时,曾选择再次重温儿时快乐记忆。

只可惜他这个举动,被铁明粉室友发现了,然后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什么这是在丑化我大明太祖,是在美化大地主,是在给大资本家塑金身。

作为电视台,竟然播放这种视频,简直是毫无姿势水平可言。

被批判一番后,陈冲反而起了好奇心,专门跑去看了沈万三的信息,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改天换地,竟又听到“沈万三”这个名字,陈冲不得不心生警惕。

眼前的天地会总舵主,可不是红花会那个铁废物。

陈近南玩起手段来,完全是老母猪戴奶罩、一套连一套,和他打交道绝对要小心再小心。

历史中的沈万三,可不是朱元璋的发小,甚至和朱元璋可能没有交集。

连交集都没有,为他雪中送炭、筹措军费、修筑南京城的剧情,自然统统都是子虚乌有。

既然没有这回事,那陈近南说的应该就是传说、或者说野史中那个沈万三。

可野史传说中,也有好几个沈万三。

比如长江决口时献出聚宝盆,装土无限复制,用土堵长江决口,反被皇帝占了宝贝的沈万三。

还有朱元璋的发小、资助大明太祖用兵,最终两人反目成仇,被皇帝抄了家的沈万三。

更还有因为帮张士诚守城,害怕得罪皇帝,只能破财修三分之一个南京城,又拍马屁想犒赏军士,被朱元璋流放云南的沈万三。

这三种流言中,沈万三都有个共同点,那便是帮皇帝解决了大麻烦。

那么问题来了——陈近南将陈冲比作沈万三,将自己置于何种身份?

陈冲脑中闪过种种猜测,早已打起十二分精神,故作打趣道:“总舵主,沈万三多了去了,不知你说的是哪个?”

“陈兄何必明知故问?”

然而陈近南并没有绕圈子,反而直接了当的说:“若兄弟觉得我说的不够清楚,那便换个说法——在下欲学玄德公,从头收拾旧山河,陈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看着目光烁烁,眼中尽是战意的陈近南,陈冲心中顿时大叫不对头。

总舵主这画风,好像有点不对啊!

他想了想,遂问道:“总舵主,以你之见,当今天下,要的是刘玄德,还是要一个朱元璋?”

见陈冲不愿正面回答,陈近南暗道可惜,不过紧接着又振奋起来。

既然陈冲没有声色俱厉的训斥,也没有转头就走,证明这事儿还有腾挪的余地。

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尽量争取!

陈近南沉吟片刻,谨慎的说道:“若陈兄愿为寿亭侯,在下便是刘玄德,若陈兄愿为中山王,在下便是朱元璋,全凭陈兄弟一句话。”

陈冲面露讶色,脑中却早已沸腾,不断推敲着陈近南话中的深意。

寿亭侯为关云长,虽为刘备之部将,却曾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三人有兄弟之情。

陈近南说的那番话,显然不是要收陈冲为部将,而是愿以异姓兄弟相待的意思。

至于中山王,则是大明元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

徐达极得朱元璋信赖,在洪武一朝中,是少有几个能得善终,还能保住富贵的将领。

陈近南特意提徐达,显然是许陈冲公候万代、世世荣华,甚至有愿意与之共享天下的意思。

可以这么说,陈近南开出的条件,已经是最高级别了。

不仅如此,陈冲还注意到,陈近南找的两人,都是北伐过的人物。

这一点很奇怪,也不知道是意外,或者说早有预料。

当然,能得到这两句许诺,陈冲心中还是十分愉快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认可,他也不不例外。

不过,陈总舵主下这么大的本钱,真的值得吗?

虽然自认武功超群、才华横溢,非常值得拉拢,但陈冲觉得自己,是穿越者中少有的实在人。

自己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事,他早就暗示了身边几女,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还将消息透露给了陈近南。

我都这么说了,你还这么拉拢,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这一方面,陈近南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他投身行伍多年,不仅跟国姓爷进行过北伐,还曾主理东南小岛的内政。

正因有治军安民的经历,他才知道陈冲有多重要。

陈冲武力惊人,『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在手,称其为千军辟易也不为过,完全就是另一个鳌拜。

但这并不是重点,在陈近南看来,千人敌固然罕见,而他最看中陈冲的地方,则是那得自仙人的神通。

多年行伍经验,陈近南深感军队后勤之重要,更知道打仗打的就是粮草。

可粮草不可能凭空出现,更不可能每到一处就就地取食,终归要自己运输粮草。

如今运送粮草,最节省的是河道船运,其次是人力,最后才是畜力。

十成粮草运到目的地,船运能剩下六七成,人力能剩下五六成。

若是用的畜生太多,很可能人吃马嚼以后,最后还剩下不到五成。

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只剩下三四成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