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万户侯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2 / 3)

作品:《大唐万户侯

李隆基头又痛了起来,左思右想也下不了决心,只得将此事先搁在一边,这时,高力士在一旁低声道:“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不妨休息一下,精神好了,或许就能定下事来。”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回头问他道:“内侍,你来说说,现在朕该怎么办?是走还是不走?”

高力士轻轻咳嗽一下,这才缓缓道:“老奴以为,陛下应该做两手准备,”

“你说说看,朕想听你的意见?”

高力士谦卑地低下头,小心翼翼道:“哥舒翰那边老奴估计已经凶多吉少,就算他还有兵赶回来,也进不了潼关,现在叛军占领潼关而没有立即进军的原因,可能就是哥舒翰那边的战役还没结束,这是个机会,陛下应立刻收拾东西,准备随时离京,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去诏李清进京勤王,就算他赶不上叛军进长安,但至少也能护卫陛下安全入蜀。”

“内侍也不赞成朕留守长安吗?”李隆基的声音有一点颤抖,高力士一向是他所信任之人,若他也赞成自己离京,那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长安了。

高力士叹了口气道:“韦尚书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有一点书生意气,叛军兵锋所指,谁还有心守城,他们只要抓来几千人当众杀掉,再说一声投降者不杀,那长安就崩溃了,真的就象杨相国所言,能守一个时辰就不错了,所以老奴替陛下安全考虑,不主张留长安。”

高力士一席话使李隆基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下旨道:“传朕的旨意,封安西节度使李清为安西郡王,食邑五千户,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其下诸将皆官升一级,命其火速进京勤王。”

旨意发出,李隆基轻松了许多,他回头对高力士笑了笑道:“果然只有内侍才知朕之心,内侍也有家人,朕给你两个时辰的假,你去将老妻和儿孙们都接到宫来。”

他见左右无人,又低声嘱咐道:“记住,是接到大明宫,咱们从那边走。”

高力士得了假,急急惶惶赶回府中,尽管他劝李隆基做两手准备,其实他心中也发慌,倒不全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宝贝孙儿,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儿身上,一但安禄山进城,他岂能不报复自己?

一路上,只见长安一片混乱,家家户户都在敞开门收拾东西,春明大街上全是黑压压的马车,在马车的两边则是十几条扶老携幼的人流,他们每个人都眼露惊恐,肩上扛着大包小包,人群中不时发出焦急的喊声,每个人都踮脚向东探望,这是东市马车队的货物太多,将通化门堵死了此时,往日繁华的妓院酒楼一片消寂,只有太白楼勉强开门营业,高力士心中感慨不止,但他也不敢停留,急令马车回府。

高力士的府宅离大明宫极近,只要家人都在府中,时间上就能赶得上,他的马车刚靠近大门,透过窗户,他忽然看见了台阶前栓有十几匹马,都是军马,而且马身高大、四腿修长,不是中原的马匹,倒有点象大食的马种,高力士心中动了一下,难道是......“老爷,家里有人找!”老管家将一张贴子递给了高力士。

“我知道了。”

高力士接过贴子瞥了一眼,段秀实,果然是李清手下大将,“让他稍等片刻,我马上便到。”

他立刻进内宅,找到老妻嘱咐几句,见家人都在,这才放下心来,随即赶去小客房。

段秀实已经等了近半个时辰,他的一千骑兵已经开到武功县,此时不仅长安城,长安各县也是一片混乱,除了县令、县丞几个主要的官员外,其他小吏皆已弃官逃匿,无人过问这支军队,大难当头,各人想到的只是自己家人。

高力士步履匆匆走到小客房,但脚步却慢了下来,李清的人在此时出现,那事情会不会有什么转机呢?在他心中,李清是个极有眼光之人,在这个紧要关头,他不应该反应如此迟钝而置身事外,“他应该有所行动才对!”

“让段将军久等了!”高力士慢慢走进房间,打量一眼段秀实,只见他没有穿军装,而是穿一袭长袍,头戴纱网帽,虽是儒生打扮,但眉眼之间却透出一种刚毅之色,腰挺得笔直,昂然站立在那里,高力士暗暗点头,安西的军人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末将参见高翁!”

段秀实向高力士长施一礼,虽然对方是权倾一时的高位者,但他依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肃然道:“末将受我家大将军之托,有一封信转给高翁。”说着,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了高力士。

高力士接过,他并不急拆开,只瞅了一眼段秀实,淡淡一笑道:“段将军可有带兵前来?”

“末将只带了少量的兵,驻扎在武功县。”

“少量?少量是多少?”高力士仍然不依不饶地追问,只要问段秀实带了多少兵,便可推算的李清的策略。

段秀实歉然地笑了笑道:“安西军纪严厉,为将者不可随意泄露军机,恕末将不能回答。”

高力士笑了笑,也不再问,他随手拆开信,匆匆浏览了一遍,李清并没有透露自己的打算,只在信中提醒他立储之事,‘形势危急之时,皇上很可能会突立东宫,当早为楚王作准备。’

没有前言,也没有结论,就这么简单地说了几句,若一般人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李清究竟是何意思,但高力士却看懂了,李清的意思是想利用这次兵败危机,将李豫推上去,这次派段秀实来,就是要寻得自己的支持。‘如此说来,他已经有所打算!’他暗暗忖道。

“请转告你家大将军,他的意思我明白,我可以支持他,但你要对他说,凡事要留三分余地,不可做得过绝!”高力士说完,便转身而去,不再理会段秀实。

时间渐渐地到了傍晚,忽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消息,哥舒翰求功心切,中了安禄山的埋伏,三十万大军在陕州附近全军覆没。

此时,长安城内已经是草木皆兵,不管这消息是否从官府传出,但绝大多数长安百姓都相信了,若不是这样,安禄山怎么可能夺取潼关。

此时,长安城就象一团火掉进了蚁穴,霎时间便炸了窝,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百姓,再也顾不得家中财产能否保全,只匆匆收拾一些细软干粮,便举家加入到逃难的人群之中。

为防止事态扩大,明德门、通化门、金光门,这些主要的城门皆已关闭,不准百姓出城,不料这反而引起了更深一层的恐慌,只见满街的百姓在没有目地的拼命奔跑,到处都可以听见哭声、喊声,安禄山的军队影子都没看见,长安城已经自己乱成一团。

夜暮初临,长安城城内开始出现了打砸抢等恶性事件,从粮铺和盐铺开始,慢慢地蔓延到了东市和西市,经营珠宝翠玉的店铺、买卖绫罗绸缎的商行皆被乱民一抢而空,不仅是商铺,就连官办的柜坊也遭到冲击,东市的柜坊首先遭难,墙被推倒,地下钱库被打开,二十几万贯铜钱和金帛都被洗劫得干干净净,连一枚铜钱都没有剩下。

各个权贵的府宅更是乱成一团,若叛军进城,他们将首当其冲,有职务在身的人虽不敢擅自逃跑,但他们的家人却可以先走一步,其实,早在高仙芝第一次大败之时,许多精明一点的大户皆已悄悄将子女和昂贵的财物送走,大多去了剑南,而现在败局已定,没有先走的人家更是后悔不迭,一面埋怨,一边安排车辆送家人逃走。

不过就在他们的努力下,没隔多久,长安各大城门重新打开,长安城内顿时出现了了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