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元始诸天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零零章机会难得(2 / 3)

作品:《元始诸天

荀少彧思量了半响,轻轻道:“上阳,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中诸多事务都需寡人定夺,不能久在大荒之野驻留,这一具龙尸就由你代为处理。”

吕国如今要对郑、宋二国用兵,荀少彧身为一国之君,在吕国如此重要的时刻,自该坐镇吕国国都,以便调用各路大军。

上阳朝与十数位元神高人躬身,道:“君侯且宽心,臣等定不负君侯之命。”

“如此,寡人去休!”

荀少彧周身金芒涌现,化作一道金色神光远远遁去。

…………

泉浦,掖庭!

“臣等,参见君侯,请君躬安!”

这一座华阳宫之内,众臣立于殿中左右,神色间一片恭谨,躬身向上行礼。

荀少彧身着甲胄,径直立于君位前,俯瞰着殿中众臣,伸手不疾不徐道:“诸臣,免礼!”

众臣再拜:“臣等,叩谢君恩!”

荀少彧淡淡看着殿中群臣,自从他证就天人之道,就已入了仙佛神圣之流,生命层次上的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尽相同,在他心中吕国江山社稷的重要性,已不似以往一般的重要。

只是对荀少彧而言,现在还不到将吕国弃如敝履的时候。一方大国之力倒底非同寻常,荀少彧虽入了仙佛神圣之列,这吕国也能或多或少的,能给予他一些修行路上的资粮。

除非有朝一日荀少彧证就道果,乃至于大神通者这一级数,介时后天资粮方才对荀少彧可有可无。

因而,荀少彧如今最迫切的,就是借着开疆拓土之机,得人道大气运加身,成为他天人之道修行上的资粮。

荀少彧注视群臣,缓声问道:“老太师,吾吕国各路大军,可是都布置妥当了?”

太师闻渊明挼了挼长须,躬身道:“禀君侯,老臣遵君侯之命,以命上将军李广啸率五万列阵南疆边境,右司马公愚望率十万自之后驻扎营盘,随时可作援兵之用。”

吕国以这两支大军直入南疆,势必将会以雷霆扫穴之态,一举扫平南疆之地毒虫猛兽,以图建立城邑关隘,将南疆之地纳入吕国疆域,乃至于广袤人道九州疆域之內。

孽龙无余为荀少彧所斩,万里南疆无主,正是荀少彧入主之机。

而且,这两路大军驻守南疆,待到上阳朝搬运龙尸归来,正该用在这两支大军身上,介时十数万大军晋升道兵,吕国又是一番新气象。

闻渊明俯身又道:“上将军樊达开率一万二千,现已入青杀口待命,只待大司空与四国约盟,五国齐入宋国,就可一举行伐宋之事。”

“而吾吕国三十三位武功大夫,已于青杀口聚兵五十万之众,只待君侯上命一到,便合四国联军之力毕功于一役。”

要知道,这几路大军,已然是吕国目前压箱底的力量,三万、五万、十万、一万二千,这近乎二十万大军的战力,便是吕国战力最为强盛之师,足以当寻常百万精锐大军来用。固然众位武功大夫的五十万大军,也都非是等闲之辈。但与二十万精锐镇国之师战力,几若云泥之别。

二十万镇国精锐与地方五十万甲兵,就是吕国当前能调用的全部兵力,堪称是一场倾国之战。

荀少彧遽然拍案,喝道:“好……诸军调永,天命在吾!”

“如今,正是吾吕国自建国以来,最大之机遇。宋、郑二国天人折损,不复以往强势。合该吾吕国,在此时建功立业,成就一世霸业之基。”

众臣叩首道:“臣等,愿为君侯霸业,为王先驱,粉身碎骨!”

看着朝中诸臣齐心,荀少彧眸光闪烁,心头想着:“以现今吕国的体量,供养吾成就天人大道已是极限,吾若是想要证就天人道果,怕是力有不逮,道果之境难证。”

荀少彧心思一动,野望顿然滋生,暗道:“可是,吕国若以此为基,不断扩张再扩张,待吕国成就豫州第一霸主之时,或许对道果级数有用。若是吾此生有幸登临九九至尊,一揽人道九州大运在身,不知能否为吾证就大神通者,平添几分底蕴根基。”

荀少彧心中遽然,有了一丝大逆不道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