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狂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0324章 执迷不悟(2 / 2)

作品:《大唐狂士

十万大军在前往榆关的官道上浩浩荡荡而行,旌旗铺天盖地,队伍无边无际,武攸宜骑马走在队伍前面,他脸色十分阴沉,眼中隐隐闪烁着怒火。

按理,他武攸宜是这次攻打契丹的主将,清边道总管,唐军在榆关取得大捷,应该先报给他,再由他报给圣上,却没有想到李臻竟然擅自越级汇报,抢了破敌的功劳,却把他武攸宜置于不义之地。

武攸宜当然知道这必然是狄仁杰在背后指使,否则李臻还不敢做得这么明显,但更让武攸宜难以接受的是,圣上竟然在封李臻为平州都督后,又准许他可不受自己的节制,这就是明目张胆地给李臻撑腰,简直让武攸宜气炸了肺。

不过昨晚武攸宜接到了契丹酋长李尽忠的求和信,他心中稍稍舒服了一点,至少契丹人还知道自己才是唐军主将,而没有把求和信交给狄仁杰。

虽然武攸宜是在武则天圣旨的逼迫下才不得不起兵前往榆关,不过此时他心中又暗暗庆幸,幸亏他起兵及时,才有希望抢到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又被狄仁杰抢先夺走胜利的果实。

武攸宜回头大喝道:“加快度”

十万大军加快了行军度,向榆关浩浩荡荡赶去。

次日上午,十万唐军主力终于赶到了榆关,军队在榆关外扎下了大营,大帐内,武攸宜专门接见了几名从营州逃回来的校尉,几名校尉详细地向主将讲述了他们逃回来的经过,最后姓周的校尉道:“霄人不愿再为契丹人卖命,又担心家人安危,便连夜逃走,我们才得以脱身,一路回来时,现契丹军队都在后撤,士气普遍低迷。”

武攸宜沉思一下又问道:“霄人和奚人平时和契丹人关系如何?”

“回禀大将军,霄人和奚人平时也受到契丹人欺压,不过他们得到好处后,又会跟随契丹人为虎作伥,在对付汉人时更为残暴,但遇到作战不顺时,他们又会比契丹人退缩得快。”

旁边另一名校尉补充道:“他们就是两条三心二意的狗。”

众人顿时又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大将军,狄相国和李将军来了。”

武攸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几名校尉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几名校尉被领了出去,武攸宜这才令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狄仁杰和李臻走进了大帐,狄仁杰微微笑道:“大将军能及时率军赶到,是唐军之幸也”

和第一次见面时的热情相比,武攸宜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既不出帐去迎接,也没有给他们什么笑脸,他很勉强地请他们坐下,沉着脸冷冷道:“我本不想来抢你们的功劳,怎奈有人向暗中圣上告了状,我只好被迫赶来,请狄相国和李将军放心,我绝不会抢你们的功劳。”

说到这,他又瞥了一眼李臻,重重哼了一声。

李臻却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坐在一旁不慌不忙喝茶,一言不,由狄仁杰来和武攸宜对话。

狄仁杰见武攸宜耐不住性子火,便知道此人城府不足,他也不作恼,依旧满脸笑容道:“传闻契丹老巢被突厥侵袭,契丹不得不退兵求和,不知大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武攸宜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狄仁杰在试探自己呢他对这件事异常敏感,很显然,狄仁杰和李臻并不满足于榆关获胜,他们还想夺取更多的利益,武攸宜心中冷笑一声,眉毛一挑道:“我确实接到了李尽忠的求和信,但我已派人向圣上汇报,是否接受求和当然应该由圣上来决定,不过作为清边道总管,我有责任率军收复辽东。”

说到这,他回头对李臻道:“既然圣上任命李将军为平州都督,我希望李将军能恪守职责,好好守住平州,不要擅离职守,否则军纪难容,我虽然处罚不了你,但我相信圣上不会再偏袒一个以下犯上,随心所欲的将领。”

武攸宜的话说得很重,就是警告李臻不要再抢他的功劳,留在平州,不准他出榆关进入辽东。

这时李臻笑了笑道:“我并非打算抢大将军的功劳,我只是想提醒大将军,契丹很可能是诱敌之计,诱唐军仓促北上,我相信李尽忠并没有投降的意图。”

“你相信?”

武攸宜对李臻的提醒不屑一顾,他连声冷笑道:“你凭什么说这句话?难道李尽忠身边有你安插的探子,所以你才知道这些底细?李将军,我劝你还是收起争功之心吧我才是攻打契丹的主将,别以为自己打一次胜仗,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

这时旁边狄仁杰又劝道:“李将军并非是要争抢什么功劳,突厥人进攻契丹后方的消息确实可疑,我不是说突厥不会这样做,突厥人或许有这个想法,但他们一定会派使者事先和朝廷联系,他既要夺取契丹人的财物,也要得到大唐的人情,这才是突厥人做事的一贯作风,而不是无缘无故袭击契丹人,所以,这里面必然另有隐情。”

武攸宜哪里肯听狄仁杰的解释,他已经不耐烦了,立刻站起身下达了逐客令:“好了,我还要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和二位细谈,二位请吧”

狄仁杰和李臻对视一眼,皆暗暗摇头,这个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武攸宜执迷不悟,看来他一定要率大军进兵辽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