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贵公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六章:跨时代的神器(2 / 3)

作品:《唐朝贵公子

匠作房的几个匠人一愣。

其中一个也是陈家人,一听,眉一挑……他骤然明白了陈正泰的意思。

这个时代,是没有大规模的普及轿子的。只不过在南方,因为山路崎岖,所以出现了舆轿,而此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乃是北方,北方平原较多,因而大多数人习惯了马车,哪怕是皇帝出行,车驾也多以马车为主。

只是这个时代的马车,却颇有几分一言难尽的味道。

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轴承,因而轮轴之间摩擦力很大,费马。

另一方面,又因为底盘中没有转轴,所以马车的车厢,大多是两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车轴和车轮多为木制,摩擦力大,所以马车在使用时面对泥泞的道路行走起来还是很吃力的!

相比较于四轮马车,两轮马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起来要更为快速,而在古代的地面多为凹凸不平,这样的路面,四轮马车走起来的确有些吃力,一匹马是很难拉动的。

何况,四轮马车转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正因如此,大多马车只有两轮,而这两轮马车舒适性是极差的,坐着很是颠簸,这也是为何到了后来,轿子出现之后,就迅速开始风靡的原因。

而陈正泰的设想很简单,现在有了这轴承,就能将摩擦力大大减小,若是再改进一下马车的底盘,那么就更妥当了。

经陈正泰这么一提,匠作房的人骤然好像有了明悟一般。

手中的这个轴承,且先不说风车,就眼下而言,这马车岂不是可以运用?

陈正泰一再嘱咐:“这马车要造出来,定要四个轮子的,车厢可以建的宽大一些,都可以尝试。”

匠人们行动力很强,毕竟……他们已有过许多研究的经验了。

往往寻到了一个方向,立即开始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开始立项,而后开始抽调人手,拨发资金,之后开始将项目分派成许多个小组,负责项目的人则作为总师,进行资源调配和项目的总体进程。

现在轴承出来,陈正泰提出来的概念便可水到渠成。

这不算什么太难的事。

因而很快,一个四轮马车便造好了。

紧接着,便是进行验证和改良,这一切进展的都十分顺利。

尤其是在郊野处,当人们尝试用了滚动轴承的马车之后,发现到这四轮的车马,哪怕是道路泥泞,也绝不会出现吃力的情况。

四只轮子,比二轮而言,人坐在其中,也明显的要舒适得多,甚至可称之为享受了。

虽是四轮,可同样的马,因为有了滚动轴承,居然比两个轮的车马力更强,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马力。

于是……一个大马车便制造了出来,车厢不小,外头有着精美的雕饰,里头则铺了舒适的软件,车前挂了一个牌子……孟津陈氏。

过了两日,陈正泰便坐着这车,在薛仁贵骑马的护卫之下,开始招摇过市。

人们见路面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辆奇特而精美的大车,都觉得很好奇!

这车很宽敞,而且只一匹马拉着,却显得游刃有余的样子,四只轮子同时转动,格外的平稳。

坐在车里的陈正泰,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初两只轮子的马车,他是亲自领教过的,说实话……那样的马车,人在其中,简直就是受罪啊。而现在……总算是有所享受了。

因为轴承的缘故,便连车内的噪音,竟也少了许多。

而又因为宽大,整个人几乎可以半躺在软垫之中,小憩片刻,马车停下,前头的车夫,驾驶着马车起来,颇有些小心翼翼。

不过……他似乎对于这新马车,也十分满意。

若是两轮的马车,他这驾驶的位置往往狭小,而且路面又颠簸,许多地方,车夫是没办法坐在车上赶车的,必须得下了车来,牵着马前行。

可现在,自己舒服的坐在此,手提着鞭子,控制着马速,身后的马车固然沉重,可这马的马力,却是足够了。

从前的两轮马车,往往只是一个帘子将车厢和外界隔离,噪音也大。

而如今,这车厢专门设计了一个车门,陈正泰从里头打开车门出来。

便见这马车外头,许多人一脸稀罕的围看着,一个个品头论足。

眼前正是太极门门前,许多朝臣预备入宫觐见或者当值,此时宫门还未开,这些腰间系着金鱼袋的大臣们,在此如往常一般的等候。

突见一辆这样的马车来,自是想要看看。

“此马这样的神骏吗?竟可拉动如此宽大的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