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立鼎1894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三七章 全线反击!(二)(1 / 5)

作品:《立鼎1894

众人之中,无疑是那些身兼洋行买办和一直与洋人藕断丝连的人最为忧虑。比如资格最老、买卖最大的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不只是支撑起了汇丰银行在天津乃至北方的业务,更因为与李鸿章搭上线儿,先后出任了铁路局总办,以及淮军银钱所总办。除此之外,又以职务之便促成了清廷与英国的借款项目,他从中大其财。

虽说他也积极参与了杨氏集团的商业项目,并作为天津买办之,在商业银行和炎华商会中占有极重要的理事职位,并借此数倍扩展旗下产业。不过他也一直没有跟洋人断绝关系,存的就是脚踩几只船,不管哪头占了上风,他都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今天的事情却让他有点麻爪了。此前杨浩与洋人撕破脸,他选择了静观其变,没有表明支持态度,私底下也与其他买办表议论,认为杨浩一定抵不过洋人的强大,必然是输定了。

可结果如何呢?居然是杨氏的海军大破列强联合舰队,更俘虏那么多人和战舰,不管里面到底蕴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在一段时间内,天下风云必然要因此而大变色!

别的不说,一旦杨氏借此声势突然反清,近在咫尺的京城一定不保。朝廷仓惶败退之后,给英国人的贷款只怕就还不了。这笔账要算在谁的头上?

再有,杨氏彻底与列强撕破脸,那是不是还能容许洋人的银行洋行在中国地面上顺当做生意?都是未知数啊!

吴调卿忧心忡忡的叹气:“唉!早知如此。当初咱们就该主动一些。哪怕舍出几十万两家财给杨氏捧捧场呢。也断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尴尬境地。诸位,还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吗?”

同病相怜的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身兼多家洋行大班之职,把持高林洋行出口生意多年,又担负怡和洋行航运和军火生意的勾当,与清廷洋人都有脱不开的干系。

梁炎卿和摇头苦笑:“能有何良方?无非是低低头认个错而已,我观那杨先生也非是心胸狭隘之辈,加之今番大获全胜,必不致迁怒于人。”

“哼。那可说不定。”年龄最老的礼和洋行买办王铭槐嘴角微微一抽,给众人泼了一盆子凉水,“诸位不要忘了,杨先生乃是革命军之魁,革命党之领袖,是要做颠覆朝廷大事的。这天下改名换姓就在他反掌之间,咱们这些人牵扯太深,少不得要出一出血。能买个平安都算好的,只是说两句软话,他能答应吗?谁知道会不会拿咱们作伐子。做那杀鸡骇猴的勾当?”

这番话,让众人禁不住浑身打个寒战。下意识的扭头去看战舰上的人影,眼神中尽是惊恐。

王铭槐可算是众人里资格最老的买办兼军火商。早在多年以前,他就跟李鸿章搭上线儿,负责从德国人那里倒卖枪炮武器机器等等给淮军和清廷。这二十年来,大清国买了数千门大炮,数不清的枪械弹药,里面都有他的影子在。他本人固然赚的盆满钵满,也通过李鸿章与清廷上下有剪不断的干系。

这一次杨氏与列强纷争里,王铭槐不但掺合进去清廷武装新军,还有大借款的勾当,与其他两位一样是洋人的利益代表。

他们这种人最能在腐朽混乱的王朝末世求存获利,但一样要承担王朝更替造成的动荡风险。倘若提前站稳立场,少不得获取一个从龙之功,如满清八大皇商的席位。可要是站错队的话,就会成为杀了祭旗的头号目标。更别提他们一个个身价百万,随便抄了一家就能武装一个步兵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