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立鼎1894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二三章 鬼子VS棒子2(1 / 5)

作品:《立鼎1894

列强设想将中日之战拖成没完没了的持久战、消耗战,最好能引中国空前狂热的全面入侵日本,那就可以在他们的支持下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抗击。¤以日本人一贯的疯狂,未必不能造成战局失控。

由此而引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严重滞后本国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下获得惨胜,之后还要面对无休止的日本人暴动反抗。第二个,则可能是权衡对外作战和对内统一的利弊得失,中国无奈的退出日本。这回造成对杨浩为的革命军政府声望的极大打击,可以利用起来鼓噪中国那些对其革命极其不满的士绅官僚阶层群起反击。

无论哪一种结果,只要日本人坚定的对抗,中国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拖进战争漩涡之内。

只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对这场战争的失控。

洋鬼子们打得如意小算盘,杨浩一开始也没有猜得透,但他却有着一个位面的先行者经验,并从中学会极为实用的一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为什么起对日惩罚战争,他有充足的理由,也用这个理由说服了绝大多数的国人。而随着日本人的无耻应对和李鸿章的遇刺,成功的将国人对日本人的厌恶乃至仇恨推到了一个高峰。此等情形下,绝少有人再对出兵日本说三道四。

在对日作战的具体战略战术拟定上,他旗帜鲜明的确定了,通过实战来磨练部队的核心目的。即在可控的战争规模基础上。把国内不断扩大的新增军事力量。分批次、有秩序的拉过来轮战磨练。让每一支部队都拥有实战经验。见过血,杀过人,听过枪炮声,新兵变成老兵,精神意志战斗经验得到提升,却又不会因为突性的大规模作战而导致惊慌失措。

至于把北朝志愿军拉过来当帮佣,则是为了通过战争有效捏合两方关系,培育洗脑坚定的仆从军。把北棒子彻底的绑在中华大战车之上,保证这个杨浩一手扶持起来的附庸不会变心。

本世界,中国付出巨大牺牲代价帮助北棒子保住了半壁江山,后来几十年里几代金太阳却始终对中国保持警惕乃至敌意,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再生。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的战斗,必然局限在以保护关门海峡为核心,对日本本州方向做狭窄区域战略防御,对北九州为中心的九州岛战场做适当扩张,配合海军力量从容进退。

前来作战的革命军部队,是在经过了新兵营基础训练、下部队整编锤炼、入新区剿匪锻炼、参加土改接受精神洗礼彻底转化。等等一系列磨砺之后,以团为单位拉到日本来参加海外作战的。

每个团的参战时间都限定在半年左右。每批次至少六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投入进来。同时至少有一个团以上的老部队从旁边随时指导,保驾护航。加上北朝志愿军两万人,整个在日作战兵力规模被限制在四万到五万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