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建造盛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八章 揭开科举的遮羞布(2 / 3)

作品:《建造盛唐

但在李元瑷来看唐朝的科举还差一点点味道。

就拿晚唐诗人杜牧来说。

众所周知,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与李白杜甫齐名,但相比两位将技能树都点在诗歌上的前辈,他兼顾了非凡的政治才华。

关于他的崛起,也有一则典故。

杜牧的文采身受太学博士吴武陵的喜爱,当时朝廷任命礼部侍郎崔郾为主考官。

崔郾在前往洛阳监考之前,京中的朋友为他践行。

吴武陵也在此列,他将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交给了崔郾。

崔郾拜读之下惊为天人,登时表示杜牧之才,即便获得状元,亦不为过。只可惜,状元已经事先许人了,便将第五名给杜牧。

在最后阅卷的时候,别的考官觉得杜牧人品有问题,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不够资格。

崔郾却道:“已经答应将第五授予杜牧,即便其是市井之徒,亦不做改变。”

然后杜牧果然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取了进士及第,从而踏入官场。

有此可见,即便是晚唐时期,科举的名额都是可以内定的。

这崔郾还在去洛阳监考的路上,已经将状元、榜眼、探花包括杜牧在内的五位第一等的进士及第给定下了。

而且对于这种内定的情况,没有一人觉得不合适,都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就是这样。

听起来有些滑稽,实际上这就是这个时期科举的常识。

科举要经过宋朝的变革,才能算得上公允。不然谁是状元,谁是榜眼、探花都是知贡举一言而决的。

饶是如此,这样的科举已经给门阀士族带来极大的影响。

李元瑷此刻要做的就是给这个时候的科举,画上点睛一笔。

他对狄仁杰强调道:“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意义上的公允。”

在封建社会永远别说什么公正,那是说给傻子听的。

但只要做到一定的公允,那么李元瑷相信广大的寒门庶族就会如疯如狂的蜂拥而至,抓住这一点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