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导演诡计(2 / 3)

作品:《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伴随配乐而来的动画开场——准确来说是图画,甚至没有草图那么高水准,像初中生随手涂鸦。

涂鸦内容是孩子半张脸,孩子眼中都是鲜花和天使,但天使和传统天使截然不同,穿着粉红色的衣服,除翅膀和光圈外,一点也没看不出天使本身模样。

逐渐天使放远景,原来图片中是身穿赤、绿、蓝、白色衣服的四位天使,中间躺着刚才的小孩。

《菊次郎的头七》的梗也不是没道理……

楚舜的图,造型设计是他专门询问小亚河二郎,让二郎说出他心中的天使模样,楚舜画的,没有照搬原作,二郎的描述也是奇形怪状。

在后世小亚河二郎十七岁距离成年还有一天时,家中割腕自杀,很多心理学家就跑来剖析这部映画片头——好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事。

说回电影,片头结束第一个映入观众们眼帘的,是穿着花衬衫肩挎小书包,从远处撒丫子跑来的正男,还是倍数慢镜头。

大林宣彦对于儿戏般的开场不满意,也和本身不喜欢动画有关。

“配乐还可以,这段配乐和开场,是给观众了,非常基础的电影气氛。”虽然不喜欢潦草的序幕,但大林宣彦在心中依旧给片头公正的评价。

在第二排小林常吉想了想道:“久下先生和我说,序幕的动画图是导演自己画的,从东京教父的水准,不会可能如此潦草,是故意安排成这样的,另外配乐是真好。”

“这小演员好多头发啊。”宫木丰注意力和别人完全不在一个次元,正南跑起头发又多又蓬松,让他羡慕不已。

一看宫木丰的头发也是茂密,但实则是假发。

片头隐藏了不少细节,蓝色带着小翅膀的书包,代表这段正男开心的蹦蹦跳跳其实是和菊次郎踏上旅行后的状态,此处是倒叙。

另外通过正男奔跑的镜头引导,交代电影背景时代,并非发生在现代,而是二十多年前。

《菊次郎的夏天》剧情有明确分野,第一章节名[奶奶的朋友]

银幕上,歪歪扭扭的文字,儿童动漫一样是过场,以及优美的配乐,用这些技巧,把原本悲伤的故事,讲述得没那么悲伤。

所有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菊次郎是用悲剧来讲喜剧,影迷们目前都没有发现。

正男和同学放学结伴回家,聊着夏日长假去什么地方玩,从谈话中得知同学有安排,但正男还无。

边走边聊,两人穿过公路,在近路上瞧见一群“坏学生”,两人换了一条路,两人跑起来。

少年被奔跑在浅草街头,轻快的音乐,一段段的运动长镜头,很经典展现浅草街貌。

运动长镜头是所有镜头中最难的,很多导演想要挑战难度秀水平,就喜欢花里胡哨的往影片中加。

此处有一点值得说明,长镜头并不等于一镜到底,前者是可以剪辑,通常是用空场景以及暗视角把剪辑点藏得非常隐秘。

只要拍摄一个物体或场景在十秒以上都属于长镜头,楚舜会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说,“五分钟的长镜头有剪辑不是假的巴拉巴拉”,有剪辑没错货真价实也没错。

在蒙太奇手法不成熟的一二十年代,基本都用长镜头拍摄。

一镜到底一定是长镜头,反之则不成立。

蒙太奇可以剪出各种效果,为什么要用长镜头?因为长镜头的沉浸感是超过蒙太奇的,它会让影迷更有参与感,当导演想要将影迷们瞬间拉入故事,长镜头是最佳选择。

《杀人回忆》例子鲜明,两分多钟的运动长镜头,开场就跟着男主走进凶案现场,看到证据如何被破坏,还有尸体的样子,马上被带进了凶杀氛围。

菊次郎这段长镜头,也是为观众代入正男和同学的活力,并且完整展现浅草街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