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六章 归顺朝廷(1 / 5)

作品:《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那吴用乃知识分子,知晓天下大势,只是因为不被重视,不得不在乡村当个教书先生。因为这个缘故,吴用一时愤怨,怂恿着晁盖,截取了蔡太师的生辰纲,造起反来。

吴用本意,非是要一辈子做强贼,而是想通过做强贼这个途径来积攒资本,一旦成了气候,好将以此为条件,向朝廷讨价还价,以资回归体制,谋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

宋江大败而归,加之山寨粮草贫乏,无以为继,整日里垂头不振,唉声叹气。吴用见宋江心灰意懒,已全没了先前的精神头,觉得时机成熟,便对宋江说了想通过张叔夜的路子,投靠朝廷的意思。

宋江起初还不情不愿,以为通过一个地方官而归顺朝廷,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故此赌气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要活便活个轰轰烈烈,焉能稍遇波折,便投降朝廷,叫后人说我等不武。”

宋江意欲投靠朝廷的心思,早已有之,而且已通过一些途径,传达了希望被朝廷诏安的意愿,现在无非是说点嘴硬的话而已。吴用见宋江如此说,遂娓娓道来,从正反两面,开导劝说,分析论证降的好处与不降的坏处。

宋江见说,犹豫不决。

吴用遂又说道:“此番侵袭济州,你没见对方旗帜上打着谁的名字?”

宋江见问,心中好奇,遂问吴用道:“谁的名字?这个俺倒没注意。”

吴用答道:“张叔夜啊!”

宋江又问道:“张叔夜是谁?有甚的本事?”

吴用答道:“张叔夜乃能臣也!昔日,兰州历年被羌人侵扰,张叔夜驻守兰州,兰州便固若金汤,故此有了金城之称,你道这张叔夜有甚的本事?!”

宋江闻言,心里暗思,连羌人那么大的族群都被张叔夜这厮给治住了,自己的这百十个头领,几千人马,在那张叔夜那里管个鸟用!

难怪济州大败,原来俺是碰着张叔夜这厮了;既然如此,俺不如就投了张叔夜吧!于是,百般思索后,宋江终于想通了,便派吴用去和张叔夜谈判,允许自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