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计谋败露 (2)(2 / 2)

作品:《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钦宗问:“萧卿如何想的?”

萧仲恭答道:“回奏圣上。能为朝廷尽忠,实乃微臣之心愿。微臣来汴京前。对朝廷就极为向往,无奈不了解情况,不敢轻易表露。秦大人说了圣上之意,臣甚是感激,臣精忠报国,虽扑汤蹈火,在所不辞。”

钦宗龙颜大悦,说道:“甚好!甚好!宋辽原本一家,百十年友好往来,并无过节;无奈辽人马植,贪图富贵,哄惑太上皇,签订了什么海上盟约,致使大辽亡国、大宋也遭到践踏。前段时间,太上皇过意不去,派人前往夹山,专请天祚帝来朝,意欲保护,无奈山高水远,多有不便,未能如愿。萧卿乃辽人,且是皇亲,天作帝之遭遇,想比心里也万分难受。”

钦宗说道天祚帝,萧仲恭便从座椅上出溜了下来,跪伏在地,嚎啕大哭起来。萧仲恭哭诉道:“启奏圣上。臣乃辽人,天祚帝乃臣之表兄,臣与天作自小生长,亲如手足,情深意长;且天作为臣之主,主之有难,臣安能贪图性命?无奈金军围困,突之不出,天作被擒,臣本欲与女真拼个鱼死网破,然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累吾主,故顺从了金人。启奏圣上,臣虽然顺从了金人,心中时刻思念着复兴大辽。如今,有煌煌天朝助力,臣定将以复兴故国为己任,虽万死而不辞。”

萧仲恭满脸悲戚,嚎啕大哭,心里却想,这会儿,你说甚是甚,你要了俺的命俺也没法,俺暂且归顺,一切待俺离了宋境再说。

故此,萧仲恭愈加悲戚。

钦宗望着跪伏在地,嚎啕大哭的萧仲恭,沉吟了一下道:“萧卿止悲,且听朕言。萧卿啊,大辽复国之事,全在朕身上,朕替你做主。实不瞒萧卿说,朕与秦卿已定好计谋,萧卿只管去联络耶律余睹将军,让耶律余睹将军起兵反辽;待耶律余睹将军骑兵返料后,萧卿无需再去东北苦寒之地了,直接从太原返回京师,朕封你为同知枢密院事,赐予府邸、美姬,你与秦中丞一道,策划和推进复辽之大业。待大辽复国后,宋辽缔结盟约,共同对金,则成掎角之势了,量他女真也奈何不了。”

萧仲恭见说,连叩三头,高声说道:“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圣上之龙恩,臣万死难报。”

钦宗摆手道:“萧卿且入坐。”

萧仲恭爬起身来,复入座中。

钦宗道:“朕给耶律将军的亲笔信已经写好,你只管带给耶律将军即可。至于带信的办法,秦卿已经想好了。”

秦桧点头道:“回圣上。可将信封于蜡丸,藏于萧大人发髻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定然无虞。”

钦宗道:“朕已令人封好。”

说话间,执殿官拿着一蜡丸上到殿中,来到萧仲恭身边。萧仲恭非常配合,接蜡丸于手,塞入发髻中。秦桧帮着看了下,蜡丸已完全隐入发髻中,无任何破绽。秦桧笑道:“此法绝妙。”

萧仲恭抬首望向钦宗,说道:“启奏圣上。臣无时不刻思念着复兴故国,可谓归心似箭,臣请奏即日出京,前往太原,会见耶律将军,举兵反金。”

钦宗道:“如此甚好。准奏。”

萧仲恭道:“臣谨遵圣旨,即日出京。”随后,萧仲恭又奏道:“启奏圣上。与臣同来的女真使臣如何处理?”

钦宗想了想后道:“萧卿只管前往太原,女真其他使臣,朝廷一律扣押起来。”

萧仲恭心想,这些使臣皆俺带来,回到上京,见到太宗,我将如何交代?不管咋说,俺得把同来的使臣都带回去,以表俺忠心,若不然,俺本辽人,会被金人怀疑,想说都说不清楚。

如此想着,萧仲恭望上一拜,说道:“启奏圣上,女真其他使臣羁押在京,臣孤身前往太原,不符合常情;若消息传出,金人比起疑心,怀疑臣前往太原,乃是勾结耶律将军,意欲反金,事则不成也。臣以为,其他金使,也有臣统领,前往太原,则不引起外人怀疑,不显山,不显水,顺利抵达太原。到那时,臣与耶律将军,将女真使臣悉数斩首,起兵反辽,则大事成也。”

钦宗见说,觉得甚好,只是那些金使由萧仲恭带领,不是直接回金国上京会宁府,而是前往太原,萧仲恭如何对其他金使说?其他金使会不会顺从?

见钦宗有疑虑,萧仲恭赶忙说道:“启奏圣上。臣率团前往太原,也有借口。臣回驿馆后,告诉其他使团成员,道大宋已答应全部条件,使团可即日回国了;只是,前来大宋前,太宗另有旨意,令俺帅团前往太原,督查太原防务。启奏圣上,臣如此一说,其他金人必不疑,臣将他们带往太原,由耶律将军斩首祭旗,壮大反金气势。”

“好!甚好!”钦宗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