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IPO之路(2 / 3)

作品:《重生之神级操盘手

在他们眼里,卖一个IPO很简单。

只需要安排几个研究员,背熟投标书,穿西装打好领带,约好路演时间,大队人马哗哗冲入卖方家的大厅,发行人主代表康慨陈词,副代表婉转应承,点头附和,然后集体向卖方几位刚毕业的年轻研究员,友善一笑,对方辩友请问问题....

这,还不容易吗?

然而,这次IPO,却出人意料的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各种不可能全部变成了可能。

二零零六年七月三十日,国航抛出招股说明书,准备向大陆投资人发行27亿新股。

关于价格,中金公司私底下帮助发行人摸了摸底,结果很

不好。

于是他们深思熟虑,最终定在-元这么一个不算乐观的低价位。

不过即使如此,总体的筹资目标也高达80亿元。

其中,战略配售亿股,剩下的股票,网下和网上一人一半,各亿股。

这都是大型IPO的标准动作,没什么新鲜的。

但新鲜的是,国航的网下配售,极其冷澹。

两百多家符合报价资质的机构,当天只有36家递交了《申购表》。

而这36家的大多数,还是在被中金公司的机构销售们苦苦强求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

就这样,等到提交报价的时候,还有9家故意写错了价格或其他信息,造成报价无效。

想想,一个能让对数字极其严肃的金融投资机构,故意报价无效的IPO,是一个什么形象的IPO。

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都认为,国航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就是明摆着的赔钱货。

更别配股还有一年的限售期,这么大的盘子,万一跌到一块呢?

中金公司负责算单的市场投资部人员一算,申购总量远远低于预期,只有发行总量计划的%。

这次发行,看来败局已定。

如果连国航这样的大型央企,在A股都发行失败,那排在中金名单上等待上市的工商银行、大唐发电....等等央企公司的命运,可想而知。

这点造血能力都没有。

1700点,再回到998点,是完全可能的。

面对报价名单,中金公司苦苦思索,想着如何能说服这批报价人,再多买一些,所有电话打了一熘够,所有领导全部联系到,所有研究全部做到最深处。

最终,只有嘉实基金的王桂文,投入亿元,买了亿股。

虽然只占总股本的%,但能买这么多,已经很给面子了,不要再强人所难。

有了嘉实基金的支持,国航IPO勉强得到了挽救。

整个流程磕磕绊绊的进行着,国航的发行价不断调低,最终定在了在元,加上网上股民申购,总募资额也不到原先计划的60%。

国航董事和交易所反复沟通后,得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股票代码:6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