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2(1 / 2)

作品:《娇软美人和她的三个哥哥

/晋江文学城独发

秋去冬来,转眼又是一年。

翻过年去,定北侯夫妇更着急了,“虽说女儿家金贵,在家多留几年也没什么,但旁人家也是定了亲事再多留个两年,哪有像你这样的!都十七了,连个亲事都没定下。唉,真要过了十八岁,那就成老女了。”

回到长安的许意晴心态稳如老狗,不但不焦虑,还安慰自家爹妈,“父亲母亲别忧心,大不了我就不嫁了,反正去道观出家也不要钱,我就在观里给你们祈福,保佑你们平安康健,事事顺心。”

定北侯虎目圆瞪,指着许意晴的手抖得跟筛子似的,“还事事顺心,你就是最不顺心的那个!夫人莫要拦我,今日我定要打断这不孝女的腿!”

定北侯夫人哪敢不拦,“老爷消消气,女儿都这样大了,打打杀杀像什么样子!”

就在一家子鸡飞狗跳,你躲我追时,定北侯世子气喘吁吁跑了进来,单手扶着门框喘气,“别打了,父亲,出大事了!”

定北侯转头一看自家儿子满脸慌张的模样,没好气骂道,“天塌下来了不成?瞧瞧你这熊样,哪里还有半点侯府接班人的样子,沉不住气,一个俩个都是讨债鬼。”

世子平时被骂多了也没感觉,只急急道,“这回真是天塌的大事!方才宫里传来的消息,五皇子造反了!”

屋内几人皆震住,“造反?”

世子抹了把汗,“是啊,说是叛军将整个延芳殿围个水泄不通,里头正大开杀戒了。”

定北侯到底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很快冷静下来。

他深知眼下形式的严重性,一脸严肃地吩咐侯夫人带着府兵家仆把住府中各处通道,任何人不得进出,又带着世子直往书房商议对策。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叫上一刻还嘻嘻哈哈的许意晴也懵了。

她不可置信地问侯夫人,“母亲,五皇子是真的造反了?”

“这事哪还有假。”

“那怎么办?姑母还在宫里呢!五皇子他发疯造反,会不会伤到姑母啊?”

“我哪里知道。”侯夫人也是焦头烂额的,一把按着许意晴的肩,“宫里乱了,外头怕是也要乱了,你就给我好好待在府上,不准乱跑。造反可不是什么开玩笑,一个不好可是要丢脑袋的。”

说着,步履匆忙带着丫鬟婆子去安排府上事宜。

许意晴从未想过造反这件事,有朝一日离得她如此近。

在屋内怒骂了五皇子一通后,她开始惴惴不安,担心皇宫里的姑母,担心宫外的青玄表兄,担心自家父兄的安危,以及不日就要到达长安的谢仲宣!

若说两月前得知谢仲宣要回长安时她有多欢喜,现下就有多担忧。

最好他的马车坏了,或者船坏了,总之千万不要在这个时段回长安啊!

这般满怀心事的度过一夜,翌日一早醒来,外头并未传来什么好消息,反倒是更乱了——

“街上好多兵将,见人就抓,见人就打,乱哄哄的,吓死人了。”

“是啊,听说永达坊一户姓赵的七品小官家昨夜就被乱兵给抢了,家里的姑娘都叫人掳走了。”

侯府几位少夫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掩着唇,目光惊惶,“天子脚下,竟这般大胆!”

许意晴情绪恹恹地把玩着骰子,“天子在宫里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遑论庶民。”

少夫人们面色都变得凝重,聊着聊着,皆约好回去就藏剪子,若有个什么不测,防不了身也能拿来自裁。

许意晴心思纷乱,坐立不安。

最后还是没忍住,求到了自家大哥跟前,叫他派几个可靠的人给谢仲宣送信,让他千万别来长安。

定北侯世子见妹妹这魂不守舍的惦记模样,不由拧眉,“先前你借我名义给他送礼,我也懒得拆穿你。可都过去这么久了,那谢家二郎待你无意,你又何必还挂念着他?是,他的确才貌出众,可你也是我们侯府的掌上明珠,天下男人一大把,你作甚非在他身上耽误功夫!”

许意晴也知道自己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可她就是喜欢他嘛!

“我又没奢望他能对我有意,我就是希望他好!只要他过得好,我就欢喜。”

她软着声音撒娇,“哥哥,你就帮我这一回吧。怎么说他们谢家与咱们家交情不错,之前青玄表兄在北庭,还是谢家大哥照顾着他呢。如今五哥也在谢家大哥手下当差,咱们不也得投桃报李,对人家弟弟也好些?”

这话倒是说到世子心里。

撇开自家妹妹这一层,单从谢许两家的立场和交情来看,派个人去提醒谢二郎也无可厚非。

可他就是见不得自家妹妹这不顾矜持的样子,“这回我可以帮你,但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

许意晴道,“你说,你说,别说一件事了,一百件也成。”

“等这场风波过去,若咱们家还能安稳待在这长安城里,你就得听父亲母亲的话,老老实实相看人家。”

“……”

“你已经十七了,不是小孩子了,怎能再守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叫父亲母亲为你忧心呢?”

长兄如父,定北侯世子也着实为妹妹的归宿操心。

许意晴捏了下指尖,沉默良久,终是下定决心,“成吧。”

定北侯世子一怔,低头看她。

许意晴抬起头,黑眸笼着一层淡淡的怅然,声音却是清脆利落,“不就是相看人家嘛,看就看呗,反正嫁谁不是嫁。”

见惯了妹妹没心没肺的模样,再看她这沉静的神态,定北侯世子心底忽然有些不是滋味。

不等他出言劝慰,许意晴摆了摆手,边走边道,“大哥你答应我的可别忘了,赶紧派人出去吧。”

当日,定北侯府总共派出六个府兵。

兵分三路,往苏州至长安的必经之道寻人。

两日后,其中一队人马成功在汴州寻到谢仲宣,将长安之乱告知。

谢仲宣再三谢过信使,放慢行程,前往洛阳落脚。

……

四月底,长安那场变乱平息,城内也在逐渐恢复原有的秩序。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

谢仲宣也不急着回去,正值春末夏初,黄河水患频发,正好给他机会建立政绩——

一朝天子一朝臣,总得拿出些实际成绩,才好叫新皇知道他的本领,委以重任。

他寒窗苦读数十年,绝不是为了在翰林院里当个庸庸碌碌熬资历的书吏,他要当治世能臣,封侯拜相,他日史书工笔,也有他谢仲宣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安的任命很快下来,他以洛阳司马之职名正言顺留在洛阳治水、修坝、赈灾,兢兢业业,夙兴夜寐。

直到秋日里听闻长兄和云黛的婚事,他才从案牍及田野间回神,时光飞逝,又过了半年光景。

这样大的喜事,无论是作为兄弟,还是作为云黛曾经的二哥,总是要亲自恭贺一番。

趁着休沐,他赶回长安,登了肃王府大门,兄弟见面,相谈甚欢。

翌日,他又登门拜访端王府及定北侯府。

说来也巧,他刚到定北侯府门口,就见侯府管家笑吟吟地送走两波媒人。

漫不经心闲聊下,得知是许意晴在相看亲事。

“不瞒谢司马,自打陛下登了皇位,前来我们府上求娶大姑娘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不是奴才夸大其词,前两天咱府邸大门的门槛刚换了条新的呢!”管家一边引着谢仲宣进屋,一边与有荣焉地说着侯府的门庭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