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朝帝业 / 章节正文阅读

0929 洛水盟誓(3 / 3)

作品:《北朝帝业

对于李伯山的请和,很快晋阳方面便有了决断,以去年因罪除名、受罚配入甲坊为奴的安定王贺拔仁为太保、领衔使团,前往河洛相与议盟。

以贺拔仁为首的北齐使团抵达河阳之后,李泰这里也做出了相关的安排,他自己坐镇于柏亭城中,以留守金墉城的于谨作为代表同齐使进行交涉。

关中的局势之纷乱出乎李泰的想象,而据守九曲城的段韶却还拥有可观的兵力,短时间内也很难攻破其城。为了能够早日返回关中以控制局面,李泰也只能暂时放弃继续扩大战果的打算。

因为双方都有止戈罢兵的需求,所以谈判倒也进行的比较顺利。像是交换俘

虏人质,包括当年贺拔岳率部西行时遗留在晋阳的那些眷属们,北齐也都未作留难、同意归还,诸如宇文家和独孤信等遗留在关东的亲属,都可借此机会前往关中。

比较有争议的那就是李泰之前所提出的领土条件,很明显北齐是不可能答应将河洛地区完全割让,虽然说眼下李泰已经实际占有了大部分的河洛地区,但他很难长久驻守于此也是双方都清楚的一个情况,北齐自然不肯让步。

于是双方就此反复纠缠几日,最终达成的决议就是西魏归还金墉城等河洛城戍,而北齐则归还九曲城等洛水防戍,并且拆毁且不再于伊阙增筑军事工事。

双方的领土大体退回到开战之前的状态,北齐额外再付给谷米六万石、绢帛两万匹的钱粮物资,作为此番李泰所部人马在河洛活动的军费消耗。

这样的条件对北齐而言自然是有些羞辱,但是如果要出兵收复河洛的话,钱粮消耗必然要数倍于此,而且在今冬还很难组织大军继续南下。

等到来年开春、突厥退兵,当中这个过程中段韶几万人马还能不能保存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给予这些钱粮报销后,李泰军中那近万战俘也会归还给北齐。虽然面子上不怎么好看,但实惠却是大大的。

晋阳兵虽然数量不少,但也禁不住几万几万的消耗。尤其关西镇兵消耗殆尽后便崛起个李伯山,真等到晋阳兵被打残了,晋阳勋贵们不久后怕是也要交代了。

李泰之所以肯归还这些战俘,也是因为宜阳、河阳等地同样也拘押着数量众多的关西府兵,他在河洛奋战这么多天,当然也要将这些关西儿郎们带回乡土。更何况那些晋阳兵俘虏过去一段时间里也都在踊跃揭发控诉斛律金的罪状,等以后进攻晋阳的时候也可以将他们之前的供词印刷些传单往晋阳周边传播一下。

于是在双方各作忍让之下,这一合作协议便也基本达成,由于谨和贺拔仁这两国宿老在金墉城南面的洛水岸边进行盟誓,标志着两国关系不再是之前的势不两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盟约各项陆续开始执行,李泰便也率领一队精兵先行奔赴潼关,准备入关定乱、主掌大局。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