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05章 搏命(一)(1 / 2)

作品:《革清

春秋战国齐国首都临淄,也是1727年大汉政权的首都。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曾经有连片的宫殿、房屋。两千年后,却连连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痕迹都全然看不到。

就在这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土地上,大汉政权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准备,为对抗敌人的屠刀而殚精竭智。

高庞面对突发情况时候的优异表现,让他获得了一个开会时候的位置。

这样的待遇让高庞感觉到有了发言权,忍不住在霍崇提出看法之后也说出了他的看法,“先生是想组建民兵,随后征兵么?”

霍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霍崇的手下们还没能完全理解霍崇提出关于‘村有民兵,乡有武工队,县有县大队,府有野战军’的观点,高庞就跳过了一众中间环节,直接将霍崇的终极目标给说了出来。

便是高庞说的如此清晰,能理解的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其中一个竟然是胡悦。

但霍崇并没有想把这几个人拎出来单独开会的意思,而是对高庞说道:“你说的我明白了,现在你什么都别再说。若是憋不住,可以先出去。”

高庞一脸受伤害的表情。不等他起身就走,便听到在其他人不明所以的哄笑声中,霍崇淡然说道:“留在这里听,把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做印证。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这下高庞只觉得心思立刻清明起来。霍崇所说的没错,互相印证的确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霍崇面对自己的人,从最基础的规划开始。这么些年过来,霍崇早就放弃了拔高杆的心思,既然这东西真的没用,甚至是大大有害,还是死了心的好。

以前大汉政权没机会深入到村里,这次满清蒙古八旗的骑兵搞屠杀,想应对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讲部队分散到村里。组织起村子内的武装力量。

把这些说完,霍崇问道:“你们觉得村里的民兵要听谁的?”

“当然是听咱们的。”有与会的营长果断答道。

“怎么让他们听咱们的?具体怎么做?”霍崇问。

众人都有些迷,年轻人们从来没有搞过真正的沉入社会最基层,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一时间都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霍崇拿出一叠由公文室整出来的文件,分发给大伙。撒发着刺鼻油墨气味的文件上是比较粗糙的文字,然而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油墨与丝网印刷,终于能够较大规模的提供印刷制品。

书记员分发文件到每个人手里,到了高庞面前的时候给了他一个臭脸。高庞心中有些不服气,霍崇那话其实充满了欣赏。凭什么书记员就这样表达恶意。

不过这心思本就很淡,接过文件看了,高庞片刻就沉浸其中。

霍崇这边在拼命应对,京城的官员也在应对。山东虽然有霍崇造反,却始终是个坐寇,没有影响到山东之外的省份。

可官军却要从外省调动,从外省经过。这中间的压力可就太大了。户部官员们面对这样的局面,头发都快愁白了。不过他们留着金钱鼠尾,就算是头发白了也看不出来。

此时不少人都期待着田文镜这厮能够站出来说几句话,毕竟不少官军从河南征调,又要走河南境内。左等右等,田文镜就跟完全没感觉一般,始终一言不发。

那些尝试联络河南省官员,让他们提出异议。消息回来,田文镜对表达不满的手下几乎是痛下杀手。批驳、训斥都是轻的。有些吵吵着要直接给皇上上奏折的,田文镜抓个错,直接把他们下狱。然后由田文镜上奏折,给这帮想反对过兵的官员罗织罪名。

雍正皆一一准了,将这些官员下狱。

眼见完全没有由头可用。户部尚书只能亲自面见雍正,将沉重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地方上的压力讲给雍正听。

或许是雍正也知道事情特么为难,并没有特别难为户部尚书。只是骂他不知道为主子好好效力。

户部尚书只觉得挺窝心,合着为皇上效力,结果成了没有好好效力。第二天上朝,雍正就在朝堂上宣布了一道‘谕’。

原因是皇后在筵席上的膳食和丈夫雍正皇帝相同,雍正下谕斥责道“中宫所用,何以与朕相同?不但体统不合,亦非樽节爱惜之道。”

朝堂上的众人哪个不是聪明伶俐,虽然每次科举之后都会有新的傻瓜蛋进士出现,但是傻瓜蛋绝无可能长时间留在朝堂上。

第二天上朝,朝臣们都穿上了旧朝服。不少朝服上还有补丁什么的。

这些朝服是大臣们翻出来的,有些没了旧朝服的,直接把新朝服给当晚洗旧。还有些资历格外深的大臣,是把十康熙要清理欠银时候准备的旧朝服翻出来使用。

看这帮人还算识相,雍正再次强调朝臣们要樽节爱惜,要清廉度日。既然朝廷要用兵,大臣们也有义务要为国效力。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所有馆子都没了生意。京官里头的确不少人相当没钱,在天子脚下各种捞钱本就是很容易翻车的事情。雍正上台之后更是如此。

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却是真有钱。但是这些人却格外明白,此时还敢大吃大喝,那真的是嫌命长。

然而京官们如此谨慎,不给雍正发作机会,并没有阻止雍正放手。雍正又告诉大臣们,要为国效力。听到这话,非内阁大臣的中年高阶官员们眼见扛不住,纷纷上前表示,“臣愿意不取今年俸禄!”

官员们说完,都低着头等雍正回复。即便不是内阁大臣,能在某个部里头有个管事的差事,那就不会缺钱。汉人官员尚且如此,旗人官员还有铁杆庄稼呢。

表示不要今年俸禄,满清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这笔俸禄的确不算少,却也谈不上很多。

清代文职官俸计分十等:一品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二品155两,禄米155斛;三品130两,禄米130斛;四品105两,禄米105斛;五品80两,禄米80斛。

这些出来表态的官,基本都是四品五品左右,本就不靠俸禄过活。他们这表态的目的超简单,就是暗示雍正,‘请放过俺们吧。’

雍正脸色稍微好看了点,最终宣布,从五品之上,皆可申请不要一年俸禄。此令对从五品以下无关,不得要这些官员放弃俸禄。

第二天,雍正就下令抄了隆科多的家。

就在朝臣们已经有些麻木之时,雍正又宣布,秋后处斩要执行了。听到这话,不少官员神色中都是无奈。

虽然不敢出去吃饭,甚至不敢去市场上大量采购肉食,但是这不等于高等官员的伙食水平会下降。

麻油肉类,譬如麻油肉兔、鸡肉、羊肉、猪肉,甚至是麻油牛柳。在这些高官家的厨房储存间里面都不缺乏。而麻油肉类还是霍崇这边的特产,虽然朝廷与霍崇作战,理论上这些食物应该销声匿迹。但是,它们依旧顽强的通过各种流通渠道进入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官员们桌上的鲜肉不多了,毕竟雍正手下的粘杆处不仅是关注宫内的消息,更是在打听大臣们的消息。

菜市场上也有不少粘杆处的人,专门关注哪家大臣或者皇室成员肉类购买。通过这些肉,就能判断出官员们是否召集宴会之类。

麻油肉类固然好吃,然而这种高压环境下也对麻油肉类的销售起了一定作用。不敢买鲜肉,麻油肉类吃完剩下的佐料里头倒入煮好的面条与蔬菜,搅拌后再稍微调味,或者不调味。都能够吃的很爽。

只是这种爽快的感觉也没有让官员们感到放松。私下请人吃饭的官员都叹道到,新一波的三个一又要再来一次。

所谓三个一是指,新杀一批官员,新抓一批官员,新抄家一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