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60章 礼部尚书(十八)(1 / 2)

作品:《革清

“清姐,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老六万茜看到钱清,讶异的问道。

“大姐,你遇到什么事了?这么高兴?”俩俩看到钱清的时候,有些欢喜的问。

等见到了蔷薇,钱清虽然嘴上没说,心里头却想看看蔷薇会怎么说。然而蔷薇一声不吭,直到分开,都没说话。弄得钱清有些失望。

坐到办公室办公没多久,蔷薇偷偷摸了进来,低声问钱清:“大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好男人?”

钱清被这话气的想骂人!老娘身边的好男人这么多,还需要遇到什么新的好男人?

可蔷薇这话并无恶意,钱清当然知道这点。最后也没说什么。

在女人之间,什么都不说,往往蕴含着比说了更丰富的含义。蔷薇看出这件事比想象的要麻烦点,最后就什么都没说。

钱清也不想说什么。对于长信道长的相助,钱清完全没想到。现在想来,在华夏朝廷中的确没有谁比道长更合适。不过最重要的是,霍崇的神色中并没有拒绝的意思。

至于霍崇的为难,钱清既有怨怼,也能理解。甚至有些心疼霍崇。

华夏朝廷这么大一个摊子,足以让霍崇用尽心思。然而婚姻大事!尤其是牵扯到钱清成亲的大事,霍崇要是不当回事。钱清只会难过吧。非得影响到霍崇的心思,把他从华夏朝廷的大事中拉出来才行啊!

在华夏朝廷与钱清之间,钱清认为哪怕只是几天时间,也得把自己放到朝廷之前!

不过心里面各种想法,一看到霍崇还在为朝廷的事情忙碌,钱清就把这股子较劲的心情放到了一边。

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或许推翻满清也是钱清的必须,又或许只是愿意为霍崇分忧。总之,钱清得到霍崇的命令之后,满脑子都是霍崇命令本身,“先生,为何要突袭京城?难道京城还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么?”

“京城的档案,弘昼离开的时候会带走一小部分,极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还在京城。盛京那帮人肯定对这些没兴趣。我们要趁着没有大乱的时候,去抢回来。这次作战的时间可不会短,把这么多东西搜出来,没有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可不容易。”

听霍崇这么讲,包括钱清在内的不少人都很是不解。

看着这帮家伙,霍崇随手从后面的书柜里抽出几本书,一人给扔了一本。大伙身手都不错。轻松的接住了书本。

霍崇知道钱清一直坚持跑操训练,而其他几名将令,他们的将军肚可是最近才消失。身手也是最近才恢复。

然而大家都已经努力了,霍崇并没有翻老账,“你们掂量一下这个书,觉得有多重。你们再猜猜,咱们大概要从京城运回多少本这样的书。”

华夏朝廷的书都是印刷厂印制,用的纸很便宜,铅字油墨印刷之下,字迹小而清晰。一本书拎着轻飘飘的,大伙觉得有二两左右,在这个普遍是16两依旧横行的年代,也就是50-100克。

“如果是这样,你们起码得运回来几百万本这样的书,搞不好,一千万册也有可能。其中很多还是孤本,还有档案什么的。几十万斤,百万斤也不是没可能。这些东西尤其要打包什么的。不容易。”霍崇对此非常在意。据说这时代,关于袁崇焕的资料还没有被毁掉。这无疑是霍崇比较在乎的一件公案。

听到这个数字,与会的一帮人都有些懵了。百万是多少,这帮家伙们是有概念的。参加过十万人规模的战役,见识过十万人以上的敌人。百万已经不是无法理解。

钱清忍不住问道:“要是如此,派去五万人能行么?”

五万人的数字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的确是五万人才能搞定这么复杂的问题。一千万除以五万,等于200。一个人拾掇200本书,已经很不容易了。

众人立刻开始讨论起关于运输和整理的问题,霍崇心中欢喜。好歹这帮家伙们是真的管用,能用了。至少在霍崇下令之前,他们就能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既然大伙能干,霍崇也不插话,只是让大伙去干就好。结果钱清却趁着大伙没走的时候问了个问题,“先生有没有想弄到的字画之类?”

霍崇有些不爽,“这等事,我要是说,我没什么想留给自己的,你们可否相信?”

众人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三师弟,也是现在的警备司令部的司令铁牛,就说道:“大师兄,你不拿,那帮王八羔子们可是要拿。俺知道大师兄的意思,俺觉得大师兄若是想保住那些东西,总得拿到手里才行。”

铁牛这话一出,连钱清都连连点头。霍崇也觉得很无奈。论身份,李铁牛没怎么当过前线指挥官。却也不是没有战争经验。在好几次单纯的平原中排队枪毙的战役里,负责给霍崇警卫的部队也投入了战争,三师弟李铁牛的表现中规中矩,即便谈不上可圈可点,也毫无可指摘的部分。

现在李铁牛的身份相当于九门提督。掌握禁军。他这番话说出来,让霍崇感觉铁牛的政治认知,搞不好还在他的军事才能之上。

如果霍崇不把那些优秀的文物揽在手中,并且把这些文物放到博物馆,搞展出什么的。下面的人就绝不会把这些文物当做一个公共物品,只会把这些给私有化。

想到这里,霍崇叹口气。有些道理是可以说的,但是做起来,就不能按照那个道理来做。因为这个道理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果没有惩罚的道理,大概还不如什么都没说呢。

或许是这个问题太过于郁闷,钱清找了个更轻松的话题,“先生就没有想给自己找的东西?”

“我有好奇的东西,却没有非得拿到手的东西。因为看到真正的内容之前,我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关于东林党的定论,这群家伙都是王八蛋。至少在我这个不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的人,认为东林党都是王八蛋……”

众人有些对于霍崇的态度有所了解,有些并不了解。却还是听着。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西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霍崇对此的态度十分明确,“千万千万不要把个人拿出来讲。咱们都知道,要是某个人身上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这是真神仙。这是绝对的大神仙。大家都明白吧?”

众人稍一思索,连连点头。一个无用的人能活下来,可是不易。至于全是缺点,就更加不易了。

“只要是个人,就得有点可取之处,甚至说过点可取的话。若是把这个单纯拿出来讲,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被局面逼得无能为力。所以这等事宜粗不宜细。我的看法只有一个,就是这帮东林党们,有没有任何真正有效的推行过向江南士绅收税。如果他们从没真正有效推行过,他们说过什么管屁用!毕竟这帮东林党中不少人是官员,如果这些官位上,是那帮能真正推行向江南士绅收税的官员,局面就大大不同。占着茅坑不拉屎,就能证明这帮人是反对想江南士绅,以及向整个大明士绅收税的家伙。”

霍崇有点担心大伙不明白,然而大伙却都明白了。看来是不是实际工作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连比较憨厚些的铁牛都叹道:“的确是这样。大师兄,那些人只要不干事,就是在坏事。”

有了共识,霍崇才继续说下去。东林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从来不提经济立场这个本质问题,只是各种瞎哔哔。这种瞎哔哔导致了朝政完全没办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