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91章 西安之变(九)(1 / 2)

作品:《革清

大清的兵部尚书岚桂扫视了这些跪地的乱民,目光随即转回到中堂刘统勋身上。刘统勋心中一凛,只觉得岚桂的目光里没有丝毫的‘人情味’,那是冷漠到令刘统勋感觉定然要出大事的无所谓。

就在此时,岚桂说道:“刘中堂,若是有本地汉人具名联保,应当是没有出来作乱的吧。”

“啊?”刘统勋愣住了。片刻后他猛然理解了岚桂的意思,有些佩服的同时,却也觉得岚桂这手段着实狠辣。

西安城的汉人遭到如此惨烈的杀戮,此时又在官军率领下完全掌握了西安城。这些幸存汉人若是认定哪些乱民没有参加作乱,那定然是没错的。

可亲人遭到杀戮,这些被杀戮的人能认同的乱民又能有几个呢?

可这等事只能想想,刘统勋知道自己并不能反对岚桂。不想得罪参与镇压叛乱的汉人固然是原因之一,此时若不能让汉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朝廷就得承担起汉人们的滔天怒火。

更重要的原因是,岚桂是满人。满清的制度是六部,按照常理,六部该有六位尚书。然而满清这边就很有趣,名义上有十二位尚书。

六部,可能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六部最高长官是尚书,那么肯定只有六个尚书。

满清却并非如此,在满清官制重,除却地方机构以外,中央机构中除却一些特殊官职,都为复职,也就是说有一汉员的话,必有一满员。

这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拉拢汉人势力,因此设置了复职,以这种方式来拉拢,来平衡朝局。

虽然看着名头相同,实际却不同。六部中的各司,每司掌印的为满员,主稿的则为汉员,也就是说实权在满员手中,办事的则是汉员。再通俗点来说,就是满员可以决定事情,拥有决策权,汉员只管按吩咐办事就是了。

刘统勋虽然是中堂,在这西安城内真正掌握兵权的无异是这位满人兵部尚书岚桂。在皇帝弘昼御驾亲征的当下,岚桂等于是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

岚桂看着客气,只是他比较会做人而已。刘统勋真的要按照管制的上下尊卑来调动岚桂,那就是刘统勋自己太幼稚。

此时的刘统勋对于满清到此时还抓着满清分离的政策当然不满意。然而再次确认了事实的刘统勋干笑两声,“呵呵,尚书所言是正理。”

这边岚桂得到了名义上的中堂刘统勋的认同,当即下令将乱民分成小队带出来。

乱民本就十分抱团,眼见清军拉人,先是一阵恳求。清军们刚与乱民血战过,哪里会给他们好脸色。片刻后,已经有乱民跳起来反抗。

不等清军下杀手,已经站出些白胡子花白胡子,穿着比较好的人怒骂着让那些人跪下。经过这些人叽里咕噜一阵乱骂,那些尝试反抗的又跪下了。

清军本想杀人,见这些人又跪了,上去对着那些想造反的就一顿拳打脚踢。旁边的人虽然跪地哭着求饶,却无一人敢再上来。

刘统勋有些不解,“那些人说了什么?”

岚桂冷笑一声,却对旁边的亲随吩咐,“把那些出来说话的人给我记下。”

等亲随去办事,岚桂才回答了刘统勋的问题,“那些人用的是经文。大概就是说,在无力反抗的时候,装也要装着服从,好活下去。”

“哦。”刘统勋点点头。觉得这也是某种生活的办法。

不成想就听岚桂继续说道:“最后两句是说,真神的旗帜定然会征服真神子民所在土地上的异教徒。哼哼,他们的经文教给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么?”

刘统勋愣住了。这经文可不是教授信徒们服从朝廷,老实过日子啊。此时这些乱民虽然看着服了,却是把仇恨埋在心里。此时不做乱,只是为了保住性命之后再趁机作乱。

原本刘统勋对于岚桂的狠辣是有点微词的,此时才觉得岚桂不仅有胆略能用兵,还是个有担当之人。若非能听懂那些乱民的经文,只看乱民的顺从,定然会心生怜悯。之后就觉得岚桂太过狠辣。然而真见到生死关头乱民的反应,才能明白他们作乱只是迟早。绝不会不做乱。

乱民被一队队带出来,经过汉人的甄别,过半的乱民还是被放了。然而处决那些没有得到赦免的乱民之时,乱民人群中哭声震天。可在那些白胡子与花白胡子的呵斥下,乱民只是头顶在地上哭,连头也不太。

看着连仇恨都藏起来的乱民,刘统勋心中不禁生出大大的恐惧。杀心难以遏制的膨胀,只想下令将乱民尽数杀了。

看眼见岚桂神色淡定,刘统勋也知道自己不能说啥。只能强忍着恐惧与杀意,看着处决按部就班的执行。

心中难受的无法形容,然而一个念头突然在刘统勋心中冒出,让刘统勋对于自己能放过乱民却不会放过霍崇治下百姓的疑惑有了解答。

乱民们本就是一群乱民,他们只有啥时候作乱的问题,不存在是否作乱的问题。大概是属于畏威而不怀德的蛮夷。刘统勋相信只要朝廷强大,蛮夷就不足惧。

可霍崇治下的百姓却是真真正正起来造反的一群。他们起来造反与朝廷是否强大毫无关系,康熙末年虽然朝政松弛,贪官横行。朝廷的军力并没有衰弱。可那些跟随霍崇的人却毫不迟疑的向朝廷举起了叛旗。硬生生从几县之地将朝廷打的逃到西北。

对于这样的一群人,刘统勋当然不能放过。若是放过这些霍崇治下的人,就等于是否定了朝廷,背叛了朝廷。那些人是非得杀光不可。

想到这里,刘统勋豁然开朗,却觉得心中无比痛苦。此时霍崇成了气候,更是登基,自立皇帝。若不能让霍崇的华夏朝廷内分裂,大清就没办法复兴,只能一步步走向覆灭。

那么,派遣刺客去暗杀霍崇。或者收买霍崇的部下刺杀霍崇,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陷入自己的思路之中,刘统勋对于其他事情也没了关注。在西安城内剩下的乱民本就只有五六万,这一番清理之后,剩下了三万。西安城内的叛乱算是彻底解决。

之后兵部尚书岚桂将抄出来的财物给官军分了,修整两日后就率军前去请教之前来西安参与叛乱的附近乱民。

有了大笔缴获,清军士气大振。不过是一个多月就将附近乱民杀了个干净。

此时已经到了年末,岚桂率军回来之时,刘统勋亲自前去城外迎接。见到军队冻的稀里哗啦,干净安排官军入城休息。

这边朝廷内留守的官员参加了欢庆的酒宴,说起一路上的辛苦,岚桂苦笑道:“我等虽然冬天里苦些。那些乱民却也没地方跑。留在野地里就是冻死,只能猫在家里过冬。若是他们不乱跑,我也想在好日子里出兵。”

听到这话,一众官员们又是一阵吹捧。大赞岚桂懂用兵,会用兵。

等吃完饭,岚桂与刘统勋等军机大臣开了个小会。商议如何把多余的清军放到那些无主的村子里。此时刘统勋知道岚桂定然能得弘昼欢心,也不再说什么。因为刘统勋自己不跳出来,这才发现其他留守的军机大臣们竟然比刘统勋更掉份。至少在口头上对岚桂提出的方案满口的赞同,一副任由岚桂做主的样子。

看着这些人墙头草的做派,刘统勋心中是大大的不以为然。

春节过去,就到了大清坤隆五年。而西历已经是1734年。华夏朝这边追击退走的满清江宁将军傅清,已经追进了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