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残本的秘密(2 / 3)

作品:《古董局中局·全新修订版大全集(共4册)

她会不会是通过这个,想向黄克武传达什么消息?

“许愿,你觉不觉得自己错了?”

戴海燕逼问道。

我看她面色微微泛红,眼角和唇边都带着一丝隐藏很深的笑意,大概是从批评我的举动中得到了十足的快感吧。

为了讲清楚一个跟她没有利害关系的道理,不惜查阅大量资料然后把陌生人叫来宿舍长谈,我忽然觉得,这姑娘对于对错的执着,轴得有点可爱。

“是,是,我错了。”

我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戴海燕满意地点点头,把散落在地上的书收起来,重新摆成一摞,双手抱胸:“好了,你可以走了。

我连忙拦住:“等一下,今天的正题,咱们是不是还没说到……”

戴海燕刚才那一番批判,只是证明我犯了错,而今天的正题,却是《清明上河图》的残本。

事实上,戴海燕今天向我说的话,让我越发觉得,只有找出残本,才能将这一次的真伪之争一锤定音。

“今天太晚了,我要睡了,明天再说。”

戴海燕断然下了逐客令。

她的语气很坚决,不容我们再说什么,于是我们两个只得起身告辞。

从博士楼出来以后,我还没吭声,药不然先忍不住说道:“这女人,不简单啊。”

看得出来,他对戴海燕有着深深的戒惧。

“这个不用你说,今天挨骂的是我,你却一句话都没说。”

“你还没看出来吗?

那姑娘是个施虐狂啊,就是想找个人虐一虐,她就爽啦。

正赶上你这种受虐狂,天造地设,我看你赶紧求婚去算了。”

药不然比划着手臂,哇哇地说道。

“不要胡说。”

我懒得跟他争辩。

“我这可不是胡说。

你今天让她发泄了个痛快,心情好了,明天就会痛痛快快告诉我们残本的事情了。”

药不然抬头看了看三楼戴海燕的房间。

“别说得好像我是用身体交换情报似的。”

“差不多,差不多。”

药不然哈哈大笑。

我突然发现,我现在对药不然的说话方式,有点像我们之前没决裂时一样。

我悚然一惊,连忙提醒自己,不要被他的表现所迷惑。

这家伙可是老朝奉的得力干将,是我的仇人。

我们虽然被迫联手,但不代表我已经原谅了他。

想到这里,我收敛心神,脸色也逐渐冷下来。

药不然偏过头来还要说句玩笑话,一见我神色突变,先是一怔,旋即明白过来,笑嘻嘻地闭上了嘴。

这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了,博士楼外林阴路上的路灯逐一点亮。

我们在尴尬中走了不到十米,忽然一个声音在旁边的灌木丛里响起:“两位,请留步。”

药不然目光一凛,手直接抄进怀里,一步踏上前挡在我面前,冲着黑暗喝道:“谁?”

我的眼角一阵跳动。

这个声音我太熟悉了,我曾经听过有人用这个声音叫过我许大哥,叫过我偶像,还鼓励过我不能放弃追寻真相的理想。

钟爱华从灌木丛的阴影里走到林阴道中,挡住我们的去路。

他相貌没什么变化,只是少了郑州时那一脸的稚嫩热血,在路灯照耀下反显出几分阴沉与狠戾。

“许大哥,你好——你是药不然先生吧?”

钟爱华稳稳站在路中间,不动声色地向我们打了个招呼。

他还是那副面孔,只是傻愣傻愣的热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阴沉冷漠的气质。

“对,我就是药不然。

原来我这么有名气?”

药不然笑道。

“气死爷爷,反出五脉,您这样的叛逆青年,想认不出来都难。”

钟爱华一本正经地说道,然后扫视了我们一圈,“两位本该是仇敌,怎么现在凑到一块去了?”

“这是大人的事儿,你一个小毛头就别管了,乖乖回家写暑假作业去啊!”

药不然毫不客气地反击,然后搭着我肩膀,以示别想挑拨离间。

对这个举动,我没吭声,也没避开。

钟爱华抬头看了一眼博士楼三层,语气有些感慨:“看来,戴老师她跟你们谈得很开心。”

药不然笑道:“还不错,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知道了。

有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就只能在我们屁股后面吃灰了。”

我们三个互相瞪视着,一时间都不说话了。

他为什么来,我们为什么来,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必多说废话。

钟爱华在这里苦心经营了数天,还是攻不破戴海燕的堡垒。

而我们后来居上,在她房间里谈了这么久才出现。

钟爱华别无选择,只能主动现身。

果然,钟爱华叹了口气道:“许大哥,你这又是何必呢?

五脉放弃了你们许家,老朝奉害了你们许家,你何必要为他们卖命?”

“不帮他们,难道要帮你这个骗子不成?”

我冷笑着反问道。

钟爱华道:“我承认我骗了你,可许大哥你仔细想想,你有什么损失吗?

你之前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店主,现在却是一手挑开了中国古董市场黑幕的英雄,如果不是我们推波助澜,你现在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吗?”

“哼,你们只是想借炒作我来打击五脉罢了。”

“这我不否认,但对许大哥你也没坏处不是?”

钟爱华说到这里,伸过一只手来,“我可以代表百瑞莲给许大哥你一个承诺。

只要你加入我们,将来百瑞莲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设三处古董拍卖中心,你可以任选一处担任主管。”

钟爱华真是好魄力,居然开出了这么高的价码。

拍卖行的主管可是个要害职位,一年光是提成就是天文数字。

“不必了。”

我断然拒绝,毫不犹豫。

钟爱华似乎早预料到了我的反应,又转向药不然:“药大哥,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对你早就有了解了。

如果你肯加入我们,我们可以安排你出国,洗清自己的身份,美女豪宅随便你选,一辈子衣食无忧。”

药不然大叫道:“这也太不像话了,凭什么许愿能当主管,轮到我就仨枣俩枣打发了?

想买哥们儿的命,怎么也得几座澳门赌场啊。”

对于我们的拒绝,钟爱华似乎早就料到了:“别误会,刚才只是例行公事问问。

以我对你们两位的了解,这样的条件,你们是肯定不会答应。”

“那你还挡着路干吗?”

药不然不耐烦地说,手又向怀里探进几分。

钟爱华呵呵一笑,从容说道:“其实我只有一件小事相求,戴海燕这里,我志在必得,而许大哥和药大哥是我最大的阻碍。

我希望你们……”

药不然没等他说完,蹭地跳到他面前,掏出手枪指住他的额头,恶狠狠地说:“你小子想耍什么花样?”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药不然掏出枪,吊儿郎当的小青年一下子变成一个锋芒毕露的杀手,胸口紧张得怦怦跳。

被枪指着额头,钟爱华的表情却一点都没有变:“药大哥,你过于紧张了。

我不会像你一样使用暴力的,我更喜欢用脑子。”

药不然把枪口又贴近了一些:“脑子是吧?

等一下我打了洞出来,好好看看你的脑子是怎么用的。”

“你相信吗?

我在这里一动不动,就可以把你们两个都干掉。”

钟爱华一脸平静。

药不然哈哈一笑:“尽管来试试吧!”

我眉头一皱,钟爱华不是傻瓜,他如此有恃无恐,肯定安排了什么手段。

我望向林阴路的另外一侧,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悚然一惊,对药不然大喊道:“你快走!”

药不然看着我,有点不理解。

这时林阴道的另外一个方向,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

那是皮靴踏在水泥路面上的声音,而且人数不少。

这是警察。

药不然顿时脸上一片寒霜,我也变了色。

药不然是一个在逃的通缉犯。

钟爱华要对付他很简单,只要打电话报警,他将面临着警方的严厉追缉。

钟爱华拦住我们说了那么一大堆废话,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警方赶到。

药不然大怒,拿枪对着钟爱华作势要扣动扳机,钟爱华被压弯了腰,脸上浮现出的得意却遮掩不住。

药不然眼看警察逼近,不再有半点犹豫。

他把枪收入怀中,转头就走,三步两步就消失在黑暗里。

警察们随后赶到,简单地询问了一下钟爱华,然后循着他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

林阴道上只剩下我和钟爱华。

钟爱华道:“怎么样?

许大哥,我没撒谎吧?”

我看着他:“药不然就算被抓,也是罪有应得。

但你打算如何对付我?”

钟爱华笑道:“对付许大哥你就更简单了。”

话音刚落,林阴道另外一侧又传来一阵脚步声。

这次很杂乱,我看到大约十来个人,有男有女,里面还有两个老外,脖子上挎着相机,手里拿着记录本,跑到我们两个人身边。

钟爱华指着我,对他们大声喊道:“各位,这边,在这呢,这位先生就是许愿。”

众人一阵惊呼,纷纷抬起相机,闪光灯噼啪亮起,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一愣神的工夫,无数的问题抛了过来——

“许愿先生,你最近一段时间去了哪里?

是出于自愿吗?”

“你对香港百瑞莲要拍卖的百瑞莲版《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看法?”

“你身为揭发者,还掌握五脉更多黑幕吗?”

“刘一鸣先生和你是什么关系?”

我目不暇接,想往后退。

他们却不依不饶,一个个大着嗓门,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钟爱华在人群中凑到我跟前,握着我的手,悄声道:“许大哥,感觉如何?”

我瞪着钟爱华,眼里几乎冒出火来。

这个混蛋,可真是好手段!

自从我发表那篇揭秘《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以后,名声大噪。

刘一鸣有先见之明,及时把我转移到了301医院,避开公众视线,包括前往南京,都是处于保密状态。

各大媒体一直都不知道我在哪里,一度还有境外媒体认为我被绑架或者软禁。

在质疑《清明上河图》的浪潮里,缺少我这个发起者的声音,始终是一个遗憾,所以媒体们都在发疯一样的找我,希望从我手里挖出一手资料。

钟爱华把我的行踪暴露给他们,这些人立刻像是闻到腥味的苍蝇一样扑了过来,只比警察晚了一步。

内地的记者还好,那些港澳台以及国际通讯社的记者们,对新闻点可是如疯狗扑食一般,绝不会轻易松口。

我的行踪一旦被他们盯上曝光,就别想继续调查下去了。

钟爱华确实一点没说大话,他只给警方和媒体打了两个电话,就把我和药不然全都废了。

刘一鸣和老朝奉苦心布下的两枚决胜棋子,就这么被活活困住了。

钟爱华看着我,似笑非笑:“你一定在想,钟爱华这个该死的家伙,只是简单地打了两通电话,就让我进退两难。

你觉得这很容易?

你错了!你知道这两个决定背后,需要多少背景调查、需要多少人脉、需要多少计算?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许大哥,现在你知道自己选择对抗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组织了吧?

你现在选择投降,还来得及,我的建议仍旧有……”

他话还没说完,忽然“哗啦”一声,一阵大雨从天而降,浇在了我们所有人头上。

记者们猝不及防,纷纷尖叫起来。

钟爱华本来精心抹弄的分头,被这片怪水浇得形象全无,一时间大为狼狈。

我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也被浇了个精湿。

我摸了摸头发,发现这不是雨水,黏糊糊的,还有种难闻的气味,沾在头发上很难弄掉。

众人纷纷抬头,看到夜色晴朗,星月清晰,一丝乌云都没有,都大惑不解。

这时一个女生从博士楼的三层探出头来,不紧不慢地对下面说:“请你们不要在楼下大声喧哗。

这次只是营养液,下次就泼浓硫酸了。”

我一抬头,看到戴海燕正俯瞰着我们,镜片后的眼睛略带怒意,怀里还抱着一个脸盆。

钟爱华也发现泼水的是戴海燕,他眯起眼睛,用手把额前的水抹了抹,大声道:“海燕,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

戴海燕没搭理他,钟爱华伸开双臂,对那些记者道:“大家别在这里挤了,别扰乱学生和老师们休息,咱们出去慢慢聊,许愿老师已经现身,难道还怕他跑了不成嘛。”

他刻意为之的玩笑话让所有记者都笑起来,在我听来,却是一个威胁。

我眉头紧皱,心想被这些狗仔队缠上,脱身怕是不容易了。

就在这时,戴海燕又开口道:“许愿,你还不快上来睡觉?”

楼下一下子就安静了。

钟爱华看——准确地说,是瞪——着我,露出一丝惊讶,再没了刚才的从容淡定。

别说他,连我都傻在原地,那姑娘到底在说什么?

“你再不上来,以后就不要来了。”

戴海燕扔下一句话,从窗台消失了。

我当机立断,拨开围在四周的记者们,朝博士楼走去。

钟爱华思忖片刻,却没有出声阻拦。

他站在原地,眼神闪动,一直目送着我进了楼。

那些记者也没闲着,噼里啪啦闪光灯闪成一片。

我顺着楼梯一步步走上去,心中却忐忑不已。

戴海燕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突然说那种话?

而且还是当着记者的面。

我估计,第二天各大报纸就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什么打假英雄沉迷复旦香闺了。

我可没自恋到认为这姑娘突然对我发了花痴。

到了三楼戴海燕的寝室前,我敲了敲门,门开了。

我看到她已经换了一身白底蓝格的睡衣,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在读。

在她脚边是一个脸盆,里面散发着和我头发一样的异味。

旁边还有几个倒空了的化学药剂瓶。

“盥洗室在走廊那边,你去把头洗洗吧。”

戴海燕头也不抬地说道,又补充了一句,“这是培育植物用的营养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没毒。”

我端着脸盆走到走廊尽头。

这里分成男厕和女厕,但外头的水龙头是共用的,旁边还有一台热水机。

我拿盆接了点热水,放在水龙头下,简单地冲洗了一下。

盥洗室里总是有人来来往往,都是住在这里的博士生和讲师,我一个外人显得分外扎眼。

我洗好以后,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钻回到戴海燕的房间,关门那一刹那,感觉背后有好几道好奇的目光扫视过来。

戴海燕仍旧在低头看书。

我从窗户往外看去,钟爱华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只有几个记者还在蹲守,不时抬起相机拍几张。

我赶紧把窗户关上,拉上窗帘,然后觉得这样更暧昧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

我转过身来,局促不安地问道。

戴海燕淡淡道:“帮你?

你误会了,我只是不喜欢吵闹罢了。”

她把窗帘掀起一角,朝外面看了一眼,继续道,“我不知道楼下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也没兴趣知道。

不过我若是不管,你是不是明天就来不了了?”

“呃……是的。”

我承认。

药不然被追捕,我也被曝光在媒体的视野里,行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这个人最讨厌话说一半,中途而废。

你如果明天来不了,那么干脆今晚一次说完吧。”

我设想过好几个戴海燕帮我解围的动机,但实在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我问她:“你就不怕别人风言风语?”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得这是个傻问题:“他们谈论我,与我何干?”

戴海燕把书合上,打了一个小小的呵欠:“我们快开始吧,别耽误我睡觉。

等说完《清明上河图》的事,你去哪里,就跟我无关了。”

戴海燕是戴熙的嫡亲正房后人,只有她这里,才有可能知道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线索。

钟爱华机关算尽,废掉了我和药不然的行动力,却没算到戴海燕的古怪性格。

所以现在我占据有利位置,而他只能站在楼下干着急。

只要戴海燕把戴熙的发现告诉我,让我搞清楚残卷的线索,就能抢回主动权,打乱百瑞莲的布置。

“好,好。”

我坐回到那摞参考书上,把双手搁在膝盖上,双目平视,屏住呼吸,好似一个等待聆听教训的小孩子。

戴海燕靠在沙发椅上,双手抱胸,睡衣下两条雪白的长腿伸得笔直,像是一只慵懒的波斯猫。

外面的记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宿舍里竟是这么一番旖旎情景吧。

戴海燕开口道:“下午我证明的,是你在《清明上河图》流传版本上犯的愚蠢错误。

现在我要说的是,你对这幅画本身,也根本没有什么了解。”

对她这种居高临下的论断,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保持着沉默,等她继续说。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来个小测试吧。

我来问你,《清明上河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清明指的是农历清明节,上河是指上坟。

这幅画的主题,是北宋汴梁市民过清明节时的汴河盛景。”

我回答。

“错,大错特错。”

戴海燕摇摇头。

“哪里不对?”

我一愣。

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的,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艺术史的书里,都是这么解释的。

戴海燕怎么又说大错特错呢?

戴海燕俯身下去,从那堆借自图书馆的文史参考书里翻了一下,拣出一本《中国古典艺术精选》。

这本书开本很大,印刷也很精致,戴海燕很快翻到《清明上河图》的一页,这里把长卷截成了四段,平行印成对开,虽然不及鉴定照片那么清楚,但细节都还能勉强看到,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清晰的版本。

她把画卷转向我面前,用右手食指的指甲划在长卷的最右侧。

我注意到,她指的位置,上画着五头驴子,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被人牵着朝汴梁城走去。

古人看画,从右向左,这位于卷右的一段场景,相当于《清明上河图》的序幕。

“这……有啥问题?”

“已经指得这么明显了,你还看不出?”

戴海燕讥讽道,“农历清明,已是晚春时节,马上就是立夏。

宋人冬季用炭取暖,夏天运炭进城去做什么?”

“不一定是取暖,也可能是烧火做饭嘛。”

我谨慎地解释道。

“好,你再看这里。”

戴海燕的指头划向画卷中间,这里的汴河两岸已经相当繁华,商铺兴盛,其中有几处酒家,酒幌飘扬,宾客云集,隐约可见几樽酒瓮大缸,画面精致而细腻。

戴海燕点了点其中几点,我看到有三处酒幌上可以分辨出“新酒”二字,这大概就和现在的广告一样,标榜自己是新品。

“新酒的意思,就是用新熟的粮食酿成。

无论你酿酒的原料是高粱、小麦、糯米或是大米,清明节这些作物都还没成熟,哪来的新酒上市?”

戴海燕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我一下子语塞了。

这个姑娘不愧是学生物的,一般人都会从笔法、风格上来进行考证,她却独辟蹊径,从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提出疑问。

戴海燕没容我思考,又指向了画面上的第三处。

这是画卷中的一座大拱桥,这桥叫作虹桥,没有桥墩,桥身圆拱如彩虹,是汴梁城外横跨汴河的一座木结构的桥。

桥上熙熙攘攘,人车拥挤,桥两侧都是商贩,十分热闹。

“看到没有?

那几个小摊贩的案上摆的是什么?”

她问。

“切开一半的西瓜。”

我回答。

“你说宋朝有没有大棚温室?

能不能在清明节吃到西瓜?”

戴海燕的目光锐利无比。

我彻底没话说了。

这个分析的思路,真是匪夷所思。

先前我也说了,书画鉴定最难的地方,在于艺术没有一定之规,大家从用墨、运笔、上色等方面去评论,一棵树你说画得呆板,我说画得飘逸,没法判断对错,只能比资历。

而戴海燕这里列举出的质疑,全是非艺术性的客观事实,实打实的证据。

看来戴海燕果然从戴熙那得到了不少资料,这种考证手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您说,清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放弃辩解。

“画上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

而‘清明’二字,就是盛世清明之意,是张择端为了吹捧宋徽宗的统治而起的名字。

现在不也一样么?

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等等等等,都是套话罢了。”

“那上河呢?”

“那就更简单了。

汴河是自西京洛口分水,从西南方向的西水门进入城区,过旧郑门、州桥,最后从东水门流出,继续向东而去。

它横穿整个宋代京城,等于是御用之河,尊称为上河。”

我闭上眼睛消化了一阵,复又问道:“姑且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清明’与‘上河’二字可以这么解释,但跟残本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大。”

戴海燕的声音一直保持着平淡,但却不容置疑。

“你看这卷子的左边。”

这是《清明上河图》的结尾部分,这里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行人车马簇拥其中,四角的店铺里也都热闹非凡。

再往左一点点,景物戛然而止,变成空白处,全是历代收藏者的题跋和印章。

“你不觉得,张择端选择截在这里,显得很突兀么?

左侧边缘处的街道只画了一半,就连店前树木,都只画了半个树冠。

这根本不像是画完了,更像是被截取走了一段。”

“不过这个只是猜测而已吧?”

我胆怯地问道,生怕自己的问题又很蠢。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要证据是吧?

张择端画的是汴京东南城角,以汴河为线索,绘出汴京城郊到城内的沿岸景物。

他为的是表现盛世清明之景,那么汴京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标,是绝对不应该遗漏的。”

“什么?

开封府?

大相国寺?”

我对宋代历史不熟,只知道这些评书里耳熟能详的地名。

“金明池。”

戴海燕的指头点在《清明上河图》的左侧空白处。

金明池我知道,那是个周长九里三十步,是个方形的水池,位置恰好在汴梁西南角的西水门外,汴河南岸。

这个地方,可以演练皇家水军,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还允许百姓进入游览,观看水戏,还经常举办赛船夺标比赛,是汴梁一处特别热闹的地方,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首体和工体。

就算没专门研究过的人,在《水浒传》《杨家将》《薛刚反唐》《包公案》之类的评书里,也没少听过金明池的名字。

我忽然想起来了,张择端还有另外一幅作品传世,名字就叫《金明池争标图》。

可见他对金明池,应该也是有很深研究的。

戴海燕道:“金明池是显示朝廷军威的重要政治场所,也是汴梁百姓的娱乐场所,就在汴河边上。

张择端要表现清明盛世,画的又是城郊汴河景色,却把金明池这么重要的建筑漏掉了,这岂非咄咄怪事?

你去画一幅北京十里长街,会把王府井漏掉吗?”

我神色一动:“你的意思是,这幅《清明上河图》确实被人截走了一段,失去的那段上面画的是金明池和西水门的盛景?”

“我不光知道残本上画的是什么,而且还知道这残本到底有多长。”

戴海燕略带得意地说道。

“这都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