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子朱标(2 / 2)

作品:《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朱元章觉得自己的大明外表光鲜辉煌,内部却充满了这么多的毒虫鼠蚁。

他的脸上都觉得有些臊的慌,甚至怀疑百姓们会不会因此对朝廷产生质疑。

「必须要狠狠的处罚这些败类!不过,铲除了应天的这些败类,其他像是苏州,杭州,广州这些繁荣大城市,恐怕也一样少不了这些弊端罪行!」朱瀚在旁边耐心的说道。

「那就一样杀!杀的这些贼人不敢再犯,傻的后来人不敢再学!」老哥朱元章狠狠的说道。

朱瀚却摇摇摇头。

「仅仅依靠杀人的话,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以后大明恐怕还要少不了出现这种罪行,毕竟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朱瀚说的。

老哥立刻明白,朱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七五,你快给咱说说,你有什么法子?」朱元章问道。

「这些败类杀是一定要杀的,而且一定要杀的光明正大,直接给他们来一个公开处刑!」朱瀚说道。

老哥朱元章点了点头,公开处刑他们早已经实施过。

当年一起闹红巾军的时候,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公开处刑。

至于流程,则都是先公开审理,随后再当庭处斩。

普通官府的死刑一般都是秋后处决,在威慑力上不如这种立刻公开处刑。

「那就把他们全都即刻斩首!你肯定还有别的要说的,是不是?」老哥朱元章继续追问道。

朱瀚笑了笑,然后说道。

「没错,杀光他们还仅仅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以后要想杜绝再有人犯这种罪行,那就从根源上来杜绝。」

「你快说说怎么去根除?」朱元章问道。

其实,朱瀚的方法也并不是多么的复杂。

之所以有这些罪恶的组织,就是因为有当地的无业者和流民,他们并不愿意参与到正常的劳动当中,只希望寄生在应天府这种繁华的大城市之内,哪怕行乞行骗,也能够让他们轻轻松松达得到温饱的条件。

至于温饱后更多的欲望,自然就要通过其他犯罪途径去实现。

「下令全国普查乞丐流民,凡是能归还原籍者,朝廷就发给他们文书,回到原来的官府安顿!」

….

「如果有不愿意返回原籍者,那当地官府也可以根据个人条件进行安置,无论是在官田还是在工场,给他们找一份力所能及的活!」

「如果这样还有许多人不肯踏踏实实出力,嘿嘿,那就给他们另外一条出路!」

朱瀚的这几句话,让老哥朱元章嗅出了里面的不同寻常。

「七五,你说的是什么出路?」朱元章连忙问道。

「流放!充军!」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流放和充军的传统处罚。

流放和充军是两个不同的罪行处罚。

流放一般都是让罪犯迁徙到一个偏远的边境或者蛮荒地带,划定一个区域,让他们不得离开,剩下的时间官府也就偶尔会看一看,算是拥有相当的自由权,只不过生活条件和环境要恶劣一些。

充军,则是把罪犯发配到军队当中充当战兵或者苦力民夫,军队当中的生活往往更加的艰苦一些,而且也多半充满了战场上的危险。

但是如果在战场上立功,不仅可以免除自己的罪行,而且还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提拔。

只不过,如今的大明军队当中,经过朱瀚的一番改革,虽然也有许多罪犯充军,但他们基本都处于苦力地位,一般的战场不会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这些人虽然有些好吃懒做,往往也有负罪累累之人,但他们毕竟多半没有什么实质的罪行,流放充军会不会有些太过了?」朱元章反而有些顾虑起来。

因为根据朱瀚给他看的桉件,仅仅应天府一地,少说也得将近万名乞丐,这还差不多仅仅只是丐帮控制下的乞丐,其余各个下九流行当的无业流民恐怕也是有许多。

大明天下这么多州府,真要是算起来恐怕得有十几,甚至几十万之多。

这么多的人渣败类集合到一起,不管流放到哪个偏远地区,都会把当地的风气给搅和的一团乱。

而且流放充军一直都是重罪处罚,大部分的无业流民,小偷小摸可能都有不少,但处罚这么严重,会让其他百姓有些害怕。

对于老哥朱元章的顾虑,朱瀚却并不以为然。

「哥,咱们说是流放充军,但对

外面的百姓,自然不能是这么说!」朱瀚笑着说道。

「不这么说,那你觉得要怎么说?」

朱瀚的话让朱元章眼前一亮,如果真的能够不让百姓们惊慌,而又处理了这些大明治安上的隐患,那绝对又是大功一件。

「这些人不是大多不愿意卖苦力吗,那作为朝廷,自然就要为子民着想,哪怕这些子民有些不识抬举,咱们也得给他们寻找一条让他们满意的出路!现在朝廷已经开辟了南洋航线,朱文正也已经把主要岛屿上的蛮子清扫一空,剩下一些小岛,就可以让这些无业流民去开垦种植,每个人都给他们分上个几百亩地,只需要把周边的土着给打服,以后他们只管躺着当大爷,看管奴隶种田就好了!」

朱瀚描绘的这一幅美好生活,对于那些混迹丐帮等帮派的古惑仔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满意的出路。

当然肯定会有人明白南洋,充满了许多未知的艰险。

不过这个时候朝廷的强硬手腕,就会让他们乖乖就范。

「他们这些败类人渣,朝廷给他们这个体面出路,如果他们还不想要体面,朝廷就可以帮助他们体面!」

对于朱瀚的这个想法,老哥朱元章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你这个办法,咱怎么想着有些熟悉呢!」

老公朱元章一边说着一边琢磨起来。

终于,他一拍手恍然大悟。

「对了,咱想起来了,前几天太子学书的时候,那东宫的讲习,正好说过当年汉武帝充实边疆就用的这个法子!」

朱元章顿时一幅领悟到知识的高兴模样。

朱元章越说越高兴,把最近太子朱标的学习情况也跟朱瀚说了一遍。

朱标从小天资聪颖,虽然才不过几岁,但东宫的教习们无人不称赞他聪明稳重。

墨色江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