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西夏归宋(3 / 5)

作品:《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那里的生活设施远不及中都城,更是处在宋蒙交界的前沿,安全上都未必能有所保障。

郭靖没有再做停留,带着哈吉离开了,他要先去汴梁城接上娘亲李萍,然后再北上中都。

……

“陛下,杜丞相在外求见——”

郭靖刚刚离开,守在昊王宫外的“锦衣”就进来通禀道。

原本郭默还想着去找杜杲呢,没想到他自己居然亲自前来了。

“请杜丞相进来吧——”

毕竟杜杲现在明面上是西夏的丞相,郭默还是在前边搭了一个“请”字。

“臣杜杲参见陛下——”

杜杲刚想行大礼参拜,被郭默制止了。

“杜卿,虽然太上皇规定了见朕不再称‘官家’,却也不必次次都行大礼,这个事情回头还得通告一下,除却一些重要的场合,还是不要动不动就行大礼的好。”

太上皇赵扩,在郭默登基前一夜召集朝中重臣,通告废除“官家”而称呼新帝郭默为“陛下”的事情,郭默最终还是知道了。

他没有责怪老爹的多此一举,反而感受到了来自赵扩浓浓的慈父深情,郭默更知道,这是大宋多少代帝王内心的奢望啊。

“杜卿,今日在我儿的满月宴上,杜卿为何突然变了颜色?可是有何事不妥吗?”

杜杲,是当年郭默麾下的四大经略安抚使之一,虽然位次上不及魏了翁,但是却是跟郭默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

毕竟,那几年郭默一直住在洛阳城里,跟当时任河南经略安抚使的杜杲,也算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陛下,臣当时也是勐然发现了一事,差点做出失礼之举。回去思想了半天,觉得还是来跟陛下说一声的好,不管将来会不会真的发生,也能做到有备无患。”

杜杲低沉的声音说着,甚至都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

郭默很是不解,按理说这个杜杲也是军政皆通之人,比起魏了翁来更加的豪放一些,很少见到他这样畏首畏尾的时候。

“杜卿,此处只有你我二人,出君之口、入我之耳,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无论你说了什么,朕都不会记恨于你。”

这是一个忠贞耿直的能臣,郭默不想让他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就先拿话语开解道。

“陛下如此待臣,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陛下,今日臣抱宁王殿下之时,左手无意中触摸了宁王的后脑,却发现这孩子竟然天生长着反骨……”

当杜皋将“反骨”二字说出口的时候,即便是那样一个忠贞耿直之人,也及时住口了。

“脑后反骨?”

郭默惊的站了起来,他没想到杜杲说的是这件事情。

此事可大可小,尤其是在大宋这样的时代,历史上最有名气的“脑后有反骨”,要属“三国演义”里的魏延魏文长。

可是,现在还只是大宋朝,郭默也只是把“封神演义”给剽窃了出来,那本“三国演义”的面世,恐怕还得再等几百年呢。

在后世科学和医学发达的年代,郭默当然明白这所谓“反骨”的由来。

一些人枕骨突起,就具备了反骨的基础,侧面看他们的头像,就像一个刻意夸张了的问号。

同时,反骨也可以指额头特别突出者,叫额前反骨,民间俗称“锛儿头“。

另外一种则是精神性的,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气质的异端、叛徒、内奸等等。

其实,这些貌似积累了历史的沉淀性智慧,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靠不住的,但又因为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人们在对现实本质缺乏了解的时候,开始倾向于这些玄乎的说教。

不过,郭默也没办法跟杜杲,或者说跟这个时代的人讲清楚“反骨”的本质。

“好了,此事朕知道了。杜卿,‘反骨’不‘反骨’的,不在于一个人的长相如何,虽然有‘相由心生’的说法,但是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和培养。”

“一个孩子而已,就算是将来长大了,我大宋也不知道强大到了何种地步?杜卿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此事朕心中有数。”

郭默了解杜杲的为人,自然也知道他来说这件事情,完全是出于对大宋的考虑,一片忠心而已。

“既然陛下心中有数,老臣就不再赘言了,劳累了一天陛下也早点休息吧,老臣告退——”

杜杲躬身退了出去,郭默却坐在大殿之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按理说,郭默是不在乎所谓“反骨”的说法的。

可是,想起慕容嫣曾经的忧虑,慕容秋荻曾经的请求,以及慕容世家那个几百年兴衰数次的诡异存在,让郭默都有些不确定自己的坚持了。

……

三日后,是西夏大朝会的日子。

大半年了,一般上都是由西夏丞相杜杲主持的朝会,处理着各地汇总上来的具体事务。

可是,今日却有些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