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3 / 4)

作品:《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此为后世赵氏子孙的祖训,但凡有违背着,内阁可召开会议,有权表决更换皇帝人选——”

“陛下圣明——”

“陛下不可——”

“我主威武——”

“陛下——”

可了不得了,满殿文武大臣,还沉浸在迁都的喜悦之中,尤其是看到如此庄严、雄伟的新皇宫。

现在,作为大宋皇帝的郭默,居然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日子里,说出了如此豪迈的宣言式的言语,而且是要作为“祖训”流传下去。

在这个时代,尤其郭默还是一位强势的君王,居然能说出内阁有权召开会议,商议更换皇帝人选一事?

“陛下,您真乃是千古未有之君啊——虽然此时我大宋的疆土不是历朝最大的,军队也未必是历朝最勇勐的,但是,陛下的胸襟却是前无古人的啊!”

作为此时的百官之首,吏部尚书薛极也激动的很。

曾几何时,老薛极还担心郭默会成为汉武帝刘彻式的人物,大宋积累多年,国库也算是充足,但是也经不起一个喜欢“穷兵黩武”君主的霍霍啊。

而如今看来,完全是他多虑了。

郭默是打了不少仗,有些更是他亲自参与指挥的,包括到现在,“靖难”军跟蒙古军之间依然时有摩擦。

而孟共率领的“敦武”军,现在还在扫荡西辽国的残余力量。

“报——‘靖难’军副都统韩宝驹和‘敦武’军副都统王坚联名奏报,蒙古人已经被赶往漠西、漠北,中都千里之内,再无蒙古人的任何军力——”

一个报信的传令兵,手持带着三根鸡毛的军报,异常狼狈地跑到了太和殿的门前,旁边还有两名护卫他的“锦衣”。

“今日大宋都城乔迁之日,就收到北疆如此战报,实在是可喜可贺啊,臣薛极为陛下贺,为大宋江山贺——”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宋江山贺——”

随着吏部尚书薛极的出班跪倒,其他文武众臣也纷纷出班跪倒相贺。

“哈哈,好,这还是真是一个好消息啊!一千里地,足够双方有个缓冲了。”

“责令‘敦武’军和‘靖难’军两位副都统,勿要再做追击,依据具体地形,每隔百里左右,务必筑城一座,先是简单的军堡就行,日常再慢慢扩建——”

“责令内阁和兵部,迅速核对军功,拟一个条陈递上来,户部务必督紧粮草军需供应!”

“臣等遵旨——”

相应官员出班应诺。

这波恭贺声刚刚过去,午门外又有军马疾驰而来,并一路大喊。

“西辽大捷——”

“速速宣上殿来——”

那么大的声音,很多文武都听到了,更不用说功力通玄的郭默了。

“报——启奏陛下,‘敦武’军孟都统,已于一个月前消灭了西辽国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如今西辽国已经纳入我大宋的版图了——”

看到来人,也是一身的风尘仆仆,却丝毫不影响今日隆重的场合,反而随着他口中的奏报,为今日的迁都增添的不少色彩。

“哈哈,好,好啊,居然好事成双了!一会儿就在太和殿前的广场,盛排延宴,遥贺孟都统和‘敦武’军的弟兄们开疆扩土!”

这则战报意义可谓重大,即便是在强盛的汉唐,也没有彻底收服过那片地方。

那里更多的是后世的某疆,甚至中亚某些国家的领土,在汉唐之时,最多就是对方的内附,设立相应的都护府进行宽松式管理罢了。

现如今,那是彻底给拿了下来,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达到这种程度,在真实的历史里,还要等上数百年才能实现的。

太和殿里的文武大臣,自然又是一阵恭贺声,即便是被多人重复过的词句,一再被提及依然令人兴奋不已。

“陛下,殿外有‘罗氏鬼国’的使者求见,来人自称是永南王——”

一名“虎贲”军将士在太极殿门口奏道。

“哦,思默回来了?快快让他上来——”

之前,因为“罗氏鬼国”的国主安德病重,紧急将赵思默召了回去,为了确保儿子的安全,郭默甚至将“锦衣”抽调了三十名好手随行。

更是安排了文武兼备的“书生”朱子柳,作为赵思默的左膀右臂,一同前往“罗氏鬼国”。

如今,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却在今日这个大宋迁都的日子,来了“罗氏鬼国”的使者,而且还是自己的儿子本人,这如何不让郭默又惊又喜?

“儿臣赵思默,参见父皇——”

赵思默也十二岁了,他才是郭默的第一个孩子,如今个头也快长起来了。

“哈哈,思默啊,你小子赶得挺巧的吗?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郭默没有问儿子做什么来了,看到他衣衫整洁、红光满面,就知道这小子没遇到什么难事。

既然不是遇到了麻烦,那么就算是儿子胡闹跑过来玩的,郭默也不会怪罪他,反而要善待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