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溥大战贾雨村(1 / 2)

作品:《[红楼]锦鲤的大观园经营日志

林鱼捧着书回到自己卧房,翻了两页,斜卧在塌上,又翻了两页,索性将书放到了枕头底下。

夜里很安静,厨房烧火的声音也能听得见。

她这才得了空,想起昨日被捉到时候的场景。忍不住红了脸。

做鱼的时候没心没肺,没羞没躁。

这回到了人的身体之中,细细一想,这天玑星君也太过分了。

胤禛从户部回来,近几日主要在计算秋收节的预算成本,以及其他事情。其他区域本季度的预算也都递来了,需要检查,汇总。

忙碌一天,他仍旧先去了趟书房。

书房鱼缸里有一只鱼,游来游去的。

胤禛却觉得不对劲,他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旁边洒扫的侍女低着头。

这不是我的鱼,他想。

我又何时学会的分辨鱼类的方法?

胤禛上前探查

两只鱼粗略一看很像,但明显这只笨了点,不甚灵光。

“哼”

旁边的侍女抖若筛糠。

他踱步过去,问“爷的鱼呢?”

侍女扑通一声跪下,抹着眼泪“回爷的话,婢子按着爷的吩咐过来喂鱼的时候,就空无一物。”

“怎么着,还有人在阿哥的府里偷东西?”第一时间,四皇子怀疑上了其余的皇子们,尤其以当时看见他捉鱼的那几个弟弟为重大嫌疑。

侍女一边回忆“当时,婢子过来,便看到一路都是水。便觉得不妙,再一看鱼缸,是空的。”

她羞愧道“一时想差,便……”

买了一只鱼充数。

四皇子待她走后,招来侍卫。

“爷,属下无能,没能捉住偷鱼的小贼,不过这贼人,似乎是个女子。”

四皇子皱眉,只觉得好像捕捉到了什么灵感,但一瞬间这种灵感又消失不见。

他坐在书桌前,盯了几眼这个鱼缸,只觉得分外碍眼。

“挪到外边去吧。”并不是所有鱼,他都乐意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那人每次见到鱼就捞,定然是因为喜欢鱼。林鱼这样一想,一下子便坦然了。

忙忙碌碌几日之后,秋收大赛前一天,几位皇子都来了躺西庄。

区区几日,西庄东庄都已经变了模样。

东庄木桩将赛区和不参加的区域划分明确,桩子立的密密麻麻的。

赛区热热闹闹的,不参加的人家安静至极。

内务府,户部,礼部多个部门前去询问过,发现确实都是些村民。

“其中一户人家,养着些小鳄鱼。”

“可会伤人?”

“小鳄鱼而已。”

那就没事了。

西庄就不一样了,彩旗飘啊飘。家家户户恨不得挂上“住我家”三个字。

但仍然矜持地贴上编号,然后在选住所的地方暗戳戳放下自家的特产。

花瓣浴这在西庄都是基础操作。

有的人家厨艺好,各色鲜花饼,新鲜的鱼羹的图片。

卧房的内部构造的图片。

因着东庄村民也只有村长乐意将房子让一间给客人,所以西庄又承接了许多任务。

对此,他们热烈欢迎,无他——热爱赚钱。

“明日一早,我们为期五天的秋收节就要开始了,第一日,是挖藕,第二日捉鱼第三日采花第四日酿蜜第五日拔萝卜每日上旬比赛,比赛实行积分制度,按照积分排序来选择居住的地方以及食材包。”

诸位阿哥们心头一紧。

诸位大臣们脑门一紧。

赫舍里氏深藏功与名。

她作为魂魄呆在紫禁城出不去,但来来往往的游人,她见过许多,也在工作人员的手机里见过诸多综艺。

折腾人的法子多了去了,打着为你好的注意才更厉害。

第二日一早,鼓声擂,只是这风格,有点不宫廷啊。

林鱼和黛玉连忙去看

刘姥姥笑呵呵地说

“昨日试的那曲子不够热闹,我就去把搞社火的人叫来了。”

敲锣打鼓的,热闹归热闹。

“没事,有着这鼓乐,各位阿哥大臣们会更卖力。”

吴管事也来了。

皇帝皇后的轿子到了。

两人高坐在台上,诸位娘娘们端着一张笑脸坐着。无论多么担心,多么厌恶那些泥水,她们也得忍着。这皇帝愈发糊涂了,农耕之事,在园子里种种地就好了,哪里就需要去泥里。

又不真靠这个活着,阿哥们个个都有自己的营生。

大臣的家眷们也都来了,盯着自己的父亲,丈夫。

工部的,农政司的官员们接受良好。

礼部的老学究也挽起了裤腿。

“现在宣布第一日比赛的具体规则:

我们设置了60套房可以供参加的选手们住宿;

此次报名的选手有阿哥7名,户部,工部各4名,礼部1名江南漕运使

共计110人;本日比赛110进60,末尾淘汰~

一根莲藕一积分,有破损的不计入在内,时间是两个时辰。

“挖藕辛苦,平日里藕农为了尽快收取,会凌晨开工,如今诸位体会到的心酸不及他们半分。坚持到最后!”康熙站出来说了句话,然后便宣布“就开始吧。”

京城头一次有这样新奇的比赛,平日里贵族们见惯了打马球,蹴鞠

四皇子大步走向池塘,工部的水淼也在还有许多,从没见过的人。

林黛玉指着,看着走得很积极,却速度极其缓慢的贾雨村。

“那便是贾雨村。”

康熙和赫舍里氏顺着视线看了一眼,这时,赫舍里氏手背上的小荷包亮了起来。

赫舍里氏连忙拆开。

两人都看向指针,指向了东庄的方向。

这又是谁来了?两人都蛮期待的。

对于赫舍里氏来说,来的人越多,她的承祜来得几率越大。

她一生育有两子,一个她衣不解带照顾了四年,还是去了。一个出生她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