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香水与星河 / 章节正文阅读

025// 刻骨铭心的记忆(1 / 5)

作品:《香水与星河

李家原本是小镇上的富庶人家,前后两栋三间大瓦房,前店后厂,在街道中心地段开一家糕点作坊。后来兵荒马乱,祖父母早殁,父亲染上鸦片,致使作坊倒闭,家道中落。

解放后,父亲戒掉鸦片,买了一条木船,在通江河上跑运输谋生。虽然日子过得不宽裕,但由于家庭人口少,负担轻,并不缺吃少穿。在小镇算得上是好条件的人家。

李非一岁时,家里就给他订了娃娃亲,对方是一个乡下女孩。“四清”运动后期,母亲参加街道组织的学习,要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懂得了娃娃亲属于旧风俗,当在破除之列。

新的潮流滚滚而来,像所有的变革时代一样,家庭妇女往往总能展现出比其他人群更大的热情。组织者的方法简单而且有效,那就是新旧对比,忆苦思甜。就连思想一贯落后,一双裹脚的母亲,竟然也有了图表现、争先进、不甘落后的冲动。

母亲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不出什么意见。父亲是个老实人,又多半时间在船上,很少参加学习,不懂当时的形势,对儿子的婚姻大事自然说不出好歹。

要推掉儿子的亲事,最难面对的是亲家。虽然娃娃们还小,还没有走动,两家毕竟已经有了这层联系的纽带,心里早已认了对方。还有媒人,跟两边都是亲友关系。如果退亲,无疑会是对对方的伤害,几方面的关系都要得罪。

假如不退,大形势如此,谁能保证这件事今后还能作数?要是到了儿子人大心大的一天,他再提出退亲,不是把人家姑娘给耽误了?

母亲和父亲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最后商量决定听一听儿子的意见。看他自己怎么说。

谈话的地点在儿子的小房间。

儿子的房间是在父母的房间里分隔出的一小间。刚刚放一张床和一张用碗柜代替的书桌。

李家说来房子大,实际上自己住的地方很小。街面上的三间正屋很久以前就被供销社征用了。在李非的印象中,正屋就像不是自家的房子。因父亲常年在船上,母亲把后屋的两间空房也租了出去。一来每月可以收三元钱的租金;二来也图个人多壮胆。

李家的房子是旧时建筑。木屋架,挂砖墙,房间里上有楼板,下有地板,唯独没有窗户。堂屋的光线是从天井下来的;房间的光线则是来自楼梯口屋顶的两片亮瓦。

分隔房间时,儿子要在自己床头的山墙上开一个窗,起初父母不同意。当时李非正好在看鲁迅的杂文,里面有要掀开屋顶才同意开窗的话。于是故意要开一个大窗。父母果然妥协,同意开了一眼小窗。

小窗是木板窗扇,打开窗门,临窗的小书桌就会豁然亮堂。这让李非感到很惬意。即便是几十年后,李非住进了整面落地玻璃窗的大房间,对那扇小窗依旧充满怀念。

母亲问他的意见,这门娃娃亲退还是不退?要退,你就早点提出来。免得耽误了人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