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怜香惜玉(4 / 4)

作品:《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于是,她端起另一杯酒,举到朱祁镇面前,道:「公子好面生,不是本地人士吧?」

朱祁镇接过,回道:「在下京城人士。」

「看公子的谈吐举止,定不是普通人,莫非是今年的新科进士?」

这便是她的谈话技巧,在这种地方,鱼龙混杂,每日都要去接待各式各样的人,不过,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听奉承的话。

然而,如何奉承也是一门学问。

若是上来就公子好厉害,文采好好哦,我好爱你哟,一听就是假的不能再假,谁都知道只是场面话而已。

同样是拍马屁,拍好了,可以升官发财,拍不好,只能惹人厌。

怜香姑娘最大的本事,并非琴棋书画,也不是这张脸,而是她明明在敷衍,但是,让人听起来就是有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才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在这种风尘场所,每天接触三教九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待时间久了都能练出来,可是,这么多的歌女,也不过只有一名花魁。

谈话技巧就是情商,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朱祁镇此时也不再纠结,来都来了,听个曲再走吧。

歌女也是大明的百姓,正好自己也看看,这些人最真实的一面。

当初南京一战,他在那艘小小的画舫里,曾亲眼看到所谓的「瘦马」,并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糟粕摒弃掉。

时至今日,关于

妓馆的整改,一直都在做。

只是,任何事都要考虑当下的历史环境,不能一蹴而就。

这两年来,朝廷先是取消了官妓,那些罪犯的家属们,不再被充入教坊司,任人践踏。

教坊司原有的那些女子,要么发一笔遣散费,自谋生路,要么就由当地官员给安排一些正当适合女子的营生,比如纺纱织布的作坊,染坊,绣坊等等。

可是,常年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有些人领了遣散费,转头就去了民营的妓馆,仍然从事老本行。

因为她们本就是家卷,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比较去作坊做工,还不如在青楼妓馆唱唱小曲,卖个笑,既舒适,赚的银子也多。

对此,朱祁镇也没什么好办法,事情要一步一步来,总要有个过程。

取消教坊司只是第一步,想要取缔妓馆,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或许以后的妓馆会变的跟戏园子一般,只是听曲看戏的娱乐,那些歌姬会摇身一变,成为歌手,演员,靠着才艺为生,而非自己的身子。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只听怜香姑娘在他耳畔轻轻说道:「如此良辰美景,公子为何面色忧虑?」

-----------------

PS:说个题外话,对弘治皇帝的生母纪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上一本《大明:我要做权臣》,写《权臣》的时候翻阅了很多资料,可惜成绩不理想,只好匆匆收尾,一直是个遗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