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第八十八章 银子不够花(2 / 2)

作品:《家兄朱由校

    这么一想、他气冲冲的转身就走,熊廷弼见他走,心里虽然后悔,但还是嘴硬道:

    “有本事走就有本事别回来!”

    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人,居然在经略府这样重要的地方吵成这幅模样,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他们的争吵,却无法阻拦朱童蒙、姚宗文等人对于辽东的巡察。

    他们抵达辽东三日,从山海关一直巡查到了广宁城,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因此朱童蒙松了一口气,而姚宗文则是大为恼怒。

    他不相信熊廷弼可以在短短一年内,将辽东从萨尔浒之战后的乱局,弄成现在这个好样子。

    可即便他再怎么不相信,但事实已经摆在了桉板上。

    他们又巡视了六日,还是无果后,只能讪然踏上返回京城的路。

    只是、在他们返回的两天后,身处昌平燕山大营的朱由检就得到了南镇抚司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十一月初四的天气已经大雪漫天了,坐在御马监衙门后院内,他看着手中的情报,微微皱眉,顿觉头疼。

    就连旁边的陆文昭也对朱由检劝谏道:

    “殿下、这熊廷弼脾气暴躁,卑职以为,倒不如按他所说的,用袁应泰将他换下。”

    “不然就他的性子,估计之后还要为殿下惹出不少麻烦来。”

    “又能换谁呢?”朱由检叹了一口气,只能维持着眼下的局面。

    袁应泰这人,搞后勤、献策都有一手,但是让他自己亲自上,那就白瞎了,他是典型的内政和献策能手,实战不行。

    就明末的文臣来说,具有战略眼光和领兵手段的只有熊廷弼、袁可立、孙承宗这两个半人罢了。

    孙承宗之所以是半个,是因为他的战略是建立在明朝不可能撑下去的前提,加上领兵不行,因此只能算半个。

    相比较他,熊廷弼和袁可立的想法是比较切实际的。

    熊廷弼是考虑到了明朝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大兵团、高合作人马灭后金的背景,因此想出了怎么守住辽东,拖垮后金的方法。

    只可惜因为浙党弹劾,中途下野一次,让办法夭折。

    再说袁可立,虽然他的战略和熊廷弼有些对立,但在辽南建立根据地,策反刘爱塔,扶持毛文龙等做法,都极大牵制了后金的注意。

    只要这两处地方还在,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皇太极敢轻兵入关劫掠的事情。

    袁可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毛文龙搞破坏。

    打不过后金的男丁没事,只要把老弱妇孺杀了就行。

    以后金的人口数量,就是十个东江兵换一个后金兵都是赚的。

    所以战略上、并没有什么好坏,只是眼下朱由检可以用的人中,只有熊廷弼能守好辽东。

    至于袁可立、对于他,朱由检要放在山东。

    他一直都关注着袁可立的状况,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举荐让袁可立巡抚山东。

    到时候只要从山东运粮前往辽东,那么熊廷弼的战略可以说固若金汤。

    而朱由检自己再把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覆灭,那么后金就等着六年后的小冰河冻死在赫图阿拉吧!

    这么想着、朱由检对于自己麾下兵马的训练也上心了起来。

    他策马向着校场赶去,而当他翻身下马,来到校场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占据了五分之二的巨大操演人马。

    “杀!杀!杀!”

    喊杀震天,两万多身着鸳鸯战沃的汉子在大营之中喊杀,而朱由检也在这里见到了监督大军操练的秦邦屏和戚金。

    “配合!配合!配合!”

    “这两个字还要我说多少遍?!你们如果不能相信同袍,就不要参军上战场!”

    “你们是万岁的亲军,若是不能为万岁排忧解难,那就乖乖回营,把军饷掏出来还给曹提督,把万岁和殿下赏赐给你们家人的田亩退回来!”

    远处,戚金隆声大骂,四周的兵丁被骂的面红耳赤。

    戚家军的练兵方法,讲得就是配合。

    没有这份配合,你就算是练会了鸳鸯阵,也打不过其他人。

    但如果有了这份配合,那么他们不管用什么阵法,都能如臂使指,即便敌众我寡,也能迎头痛击!

    朱由检没有循规蹈矩的使用鸳鸯阵,因为鸳鸯阵对阵后金兵马用处不大。

    他要的是白杆兵的刀枪棍棒,戚家军的车营、战阵配合。

    尤其是车营,这才是历史上为什么汉人能以少打多,并且以步兵北伐的重要原因。

    朱由检要练兵,要的不是单独的步兵和骑兵,要的是高机动的人马。

    即便是步兵,也要当一个有马的步兵!

    他眼下缺银子,缺的不止是军饷、粮饷,还有来年互市和蒙古人买马的银子。

    开春蒙古人不会卖多少牛羊,但是却会卖不少冬季出生的小马。

    那些小马就是朱由检的目标,不仅价格便宜,做来做步兵的行军马更是十分合适。

    这么想着、朱由检带着孙应元、满桂、曹化淳行走间,呼出一口热气道:

    “眼下御马监还有多少银子?”

    “回殿下,之前御马监的那些将领交了脏银17万1200两,眼下御马监尚有116万4200两银子,其中殿下您来了之后,将每月初一定为军饷发放,发下新募兵马的军饷,一共是3万6065两。”

    曹化淳轻声回应,而满桂也说道:

    “眼下燕山大营总共有28852名战兵,其中腾骧左右卫满员、勇士营满员,武骧左卫满员,武骧右卫缺额2548人,羽林三卫缺额10200人。”

    “目前七卫一营尚缺额12738人,按最近几日每日有近千人来报名、只有过半能入选来看,应该只需要二十多天就能全军满员。”

    满员……这个词是满桂从朱由检口中学到的。

    不过对于这个词,他们也觉得十分简单好用。

    就御马监的情况来看、如果全军满员,也就是4万2200人来看,每个月的固定军饷是5万2750两银子。

    这只是军饷,还有粮饷,尽管御马监自己有皇庄和耕地产粮,但吃的肉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每名兵卒,每个月肉食是定额800文,总额是3万3760两。

    每名兵卒的口粮是米面不固定,但重量固定每日4斤,每月120斤,也就是每个月支出三万两千五百石左右。

    全部加起来,大军每个月需要支出的固定费用是8万6510银两,粮食3万2500石。

    一年下来就是军饷103万8120两,粮食39万石。

    这样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岁入不过二十几万两银子,一百六十万石粮食的御马监来说,绝对是可以压垮众人的一件事。

    眼下能支撑,是因为还没有开始满员,另外还有修皇陵的一百五十万两帮忙支撑才能撑下去。

    但就算这样,按照御马监的存银,哪怕用流民去修建皇陵,然后划燕山荒田给他们,也维持不了太久。

    给朱由检的时间,准确来说只有十个月左右。

    他必须要有一条足够养军的路子。

    “化淳、我叫你找来的工匠,你找来没有。”

    “找来了,就在营外候着,要传他进来吗?”听到朱由检的话,曹化淳回应道。

    “叫他进来、顺带叫人把我之前带来的煤也带来。”朱由检说着、便带走走上了校台,坐在了位置上。

    他招呼满桂等人也坐下,随后静静看着校台下喊打喊杀的大军。

    眼下距离秦良玉抵达燕山大营不过二十来天了,也就是说月底负责帮忙练兵的戚金和秦邦屏就要带人前往辽东。

    并且这之后,朱由检还得交好皇兄帮忙发两军一年的饷银,随后再拨一笔银子给秦良玉带回石柱和酉阳。

    秦良玉等人若是轻装返回四川,顶多一个月的时间。

    奢崇明就算提前造反,也不会挑在春夏两季,也就是说给秦良玉的时间有半年。

    石柱兵马在当地的军饷是十二两银子一年,哪怕只拨十二万两银子,也足够招募一万白杆兵了。

    不过一万兵马,需要三十万两才能达到人人身着铁甲的程度。

    甲胃这件事情不用多想,朱由检在御马监中还有足够多的锁子甲、扎甲、布面甲。

    布面甲不适合南方,扎甲防御力十足,但是维护繁琐。

    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打完奢崇明,有的是时间给秦良玉维护兵甲。

    御马监的人马,主要还是对付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蒙古的。

    不把努尔哈赤的这两个盟友给解决,努尔哈赤就有源源不断的战马,明军在机动性上,就永远比不上后金。

    朱由检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小太监也带着十几个穿着粗布棉衣,脸上灰扑扑的人走上了校台。

    “这是殿下、还不参拜?”小太监示意这些人有点眼色。

    这群人见到朱由检后,连忙跪在地上,拜礼唱声道:“草民拜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都起来吧。”朱由检见来了人、思绪也被打断了,因此对那小太监道:

    “给这几位搬些椅子,催一下人,把我从京城带来的煤炭带上来,顺带叫人取一斤土。”

    “奴婢领命。”小太监见状,连忙下去催人,而朱由检见他下去后,也对满桂和孙应元道:

    “行了、你们去练兵吧,这事情和练兵无关。”

    “标下先行告退……”两人行礼后退下,而朱由检在他们退下后,也对这群坐立不安的工匠笑道:

    “放松些、孤又不是吃人的野兽,你们看看、孤不也是一个孩子么?”

    朱由检的话,在工匠听来好像是这样,但曹化淳怎么听都感觉别扭。

    自己家这殿下,所做的事情可不像是一个孩子能做出来的……

    在他别扭的时候,朱由检则是笑道:

    “孤传你们前来、是想要你们做一件东西,这东西的名字、叫做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