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零二章 蜂窝煤的火爆(2 / 2)

作品:《家兄朱由校

    史书上虽然也有十马养出一军马的话,但这种史料也是假的,不过不是后人造假,而是时人造假。

    例如宋朝和晚明时期,负责马政的官员为了贪污腐败,所以捏造谎言,说十匹马才能出一匹战马,以掩盖其贪腐行径。

    类似于此的古代仙侠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火枪枪管的制造。

    明朝官员、清朝官员都说,打造火枪需要用精铁,普通熟铁3斤才能炼出一斤精铁用于制造枪管。

    但是熟铁的铁元素含量是98%-99%,三斤炼一斤,那么另外两斤去哪了?

    很简单、另外两斤熟铁被官员用了物质转换技术,转换为银子进入负责官员的腰包了。

    毕竟哪怕是废铁、也能在之后淬炼,重复利用。

    朱由检并不明白其中的门道,毕竟来的时间短,没那么多时间学习。

    因此听到王承恩的话,他也开口问道:“眼下御马监还有多少石豆。”

    “尚有二十六万四千余石。”王承恩老实回答,而朱由检听到后,也点头道:

    “既然这样、从下等马中挑选个头高的马来喂养,其余马依旧南下贩卖,以后也是照旧。”

    “奴婢领命。”王承恩行礼回应,而朱由检也松了一口气道:

    “这些牲畜,哪怕算上草束,南下贩卖江南也能赚到八九万两银子了。”

    近十倍的利润,朱由检不得不心动。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只有他这种顶着亲王名头,手下还有锦衣卫的人,能这么自由的南来北往贩卖牛马而不被吃回扣的。

    另外也就是在好皇兄的支持下,天津登来三地三百料以上的船都供他驱使,不然也做不到这么高的利润。

    如果没有这些船,估计单凭运费,就能让利润减一半。

    “九万两……九百多万斤……”

    朱由检算着,这个冬季大概自己还能挣多少钱。

    九百多万斤,正常来算渡过一个冬季的话,足够五六千户牧民用了。

    眼下草原上,仅仅漠南就有大概六七万户,漠北三万户,漠西太遥远了,估计不会来宣化一带。

    也就是说、他的潜在客户大概是有九万户左右,这之中哪怕只吃下一半人,除去眼下贸易的这五六千户,也还能有四万户。

    也就是还能贩卖六七千万斤蜂窝煤。

    如果能按照眼下的价格持续贩卖的话,估计每年冬季都能赚六七十万两银子。

    “真赚钱!”朱由检暗骂了一声,随即又想到了那些互市中贩卖铁锅和铁料、粮食的商人。

    如果长城上所有互市都被他垄断,估计每年的利润就是四五百万两银子。

    要是多出这么多银子,都能养十五万精锐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不由的觉得牙疼。

    只因为想要彻底把控长城,那么就必须把长城沿途兵马都进行更换。

    如果是这样、想要守长城就需要最少四十万兵马。

    这么多的兵马,就算朱由检把自己上称,按照熊掌的价格卖出去也养不起。

    那么如果想节省的话,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把战线缩短,而缩短的问题更好说。

    直接夺回河套,以黄河和阴山为防线驻守。

    眼下河套一带,只有不到两三万人的鄂尔多斯部,能拉出来的战兵不足一万。

    至于丰州滩一带、则是盘踞有十几万人的土默特部,他们能拉出数万战兵。

    只要将这两部击溃,而后降服、再迁移大量百姓前往尚未开发的后套平原就可以。

    不管是后世呼和浩特自包头的丰州滩、还是后世鄂尔多斯那块小绿洲,又或者是巴彦淖尔。

    这些点只要开垦得当,都足够养活百姓和驻守兵马。

    虽然巴彦淖尔那块地方在明初还是淤泥滩,但眼下已经可以开垦不少耕地了。

    唯一的矛盾就是,如果明军挺进河套平原,在后套驻军,那么察哈尔的林丹汗或许会对明朝有敌意。

    这玩意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让漠南蒙古联合起来,到时候明军需要两面作战。

    当然、朱由检他也可以直接带训练好的御马监七卫一营大军出塞。

    按照御马监的粮食产量和挽马数量,两百万石粮食、二十多万石豆和两万多挽马,只要再招募二十万民夫,就能让大军保持七百里左右的作战范围。

    并且在这个范围的保持下,扣除粮食运转的消耗,御马监能打四个月左右。

    但这样就更亏了,哪怕他火烧归化城、再打下河套,但后续迁移百姓的粮食他也拿不出来。

    想到这里、朱由检还是头疼的放弃了把长城各个互市关隘收入麾下的想法,转而把目光放到了和好皇兄商量好的卫所上。

    “燕山大营招募多少人了?”朱由检看向王承恩询问,而他则是行礼道:

    “殿下回来的这五天,燕山大营中四卫一营已经满编,羽林三卫中、左卫和前卫已经满编,只剩下右卫尚缺四千余人。”

    “继续招,田地发完了也不怕,告诉他们之后会再发田地,只要入伍就有田地,后续还会发更多的田。”朱由检大手一挥,心中有了想法。

    大明的田地是远远多于人口的,七亿亩耕地、人口不超过两亿。

    另外按照卫所的人口递增,北直隶除了顺天府外的卫所军户,其他军户在明初也不过二十万户,而北直隶卫所的军屯田却有一千多万亩。

    哪怕眼下卫所人口翻了三倍,顶多也就是六十万户,三百万人,完全可以实现一人三亩乃至四亩。

    可眼下军户过的惨,朝廷过的也惨,大部分军户甚至没有自己的田地。

    那么问题来了?耕地去哪了?在谁手里?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安耐不住了,他对王承恩直接道:

    “叫锦衣卫的人,把顺天府和永平府的所有卫所都给我暗地里查一查。”

    “看看这些地方的军屯田,都到谁手上了。”

    “都要查吗?”王承恩咽了咽口水,因为他记得朱由检之前说的是,只查昌平、怀柔、密云、通州一带。

    眼下范围扩大到了两个府,那么牵扯的人就不止原来那么点了。

    “都查……”朱由检平静的开口道:

    “查完顺天和永平,叫锦衣卫的人继续查北直隶和山东、还有山西。”

    朱由检要现在就掌握最新一手的资料,这样他才能知道,自己需要解决多少人。

    哪怕眼下不对他们动手,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见朱由检要求,王承恩只能转身叫来了锦衣卫的千户,将事情告诉对方后,对方抱拳行礼便退下了。

    对于锦衣卫来说、这种情报不算什么难事,甚至不需要用锦衣卫的身份出面就能得到。

    锦衣卫退下,而王承恩也回到了勖勤宫内。

    这时的朱由检已经开始一边用早膳,一边翻阅兵部送来的奏疏了。

    【升山西利民堡参将胡从化为宁夏副总兵】

    【加都司佥书梁鹏以游击职衔管广东雷廉参将事】

    【以加衔游击刘毓俊为天津海防左营游击】

    【升辽东镇安堡把总曹文诏为镇安堡守备……】

    “嗯?”一个熟悉的人名闯进了朱由检的眼中,并且还是十分熟悉的人名。

    “承恩!”朱由检抬头喊了一声,王承恩连忙上来。

    “问问兵部、能不能把镇安堡守备曹文诏调到巩华城做守备。”朱由检一开口, 王承恩就知道、自家殿下是又惜才了。

    他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孙应元、满桂都是千户或者守备出生,哪怕是文臣的杨文岳、孙传庭等人也不过是六七品的外臣罢了。

    眼下再调一个守备前往巩华城,似乎十分正常。

    他点头就要去办事,不过朱由检却道:

    “算了、就让他在辽东吧,不过派人接触一下他,另外再叫熊廷弼把他调到柳条寨。”

    柳条寨位于沉阳和辽阳中间,如果曹文诏有些练兵的才干,能像满桂那样训练出五百人马的话,说不定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只要他能建功,朱由检就有能力把他升到游击将军的位置。

    “奴婢领命……”见朱由检没什么要交代的了,王承恩拿起关于曹文诏的那册兵部奏疏,命人带去兵部重新修改。

    不过也就在王承恩叫人去办事,刚想转身回勖勤宫的时候,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响了起来。

    朱由检也不由看向了门口,而此刻门口的王承恩也见到了一个气喘吁吁快走进勖勤宫的锦衣卫。

    他见到王承恩,当即单膝下跪作辑道:

    “公公、陆同知传回消息,十万火急!”

    “进来!”朱由检皱眉开口,那锦衣卫见状,便和王承恩一同走进了勖勤宫,随后从怀里掏出了陆文昭的亲笔书信。

    当书信被朱由检打开的时候,他的童孔瞬间放大、当即起身:

    “准备车辇,去乾清宫!”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