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地兼并(2 / 4)

作品:《家兄朱由校

    这个从关外三府赴京就任的阁臣,连一口热茶都没喝,便换上了官服开始处理内阁堆积如山奏疏。

    好在有孙承宗帮衬,事情虽然多,但处理的也很快。

    处理事情之余,他也在观察京城的时局。

    总的来说,主动权还是在齐王府那边,顾党官员把事情闹到这种地步,除非朱由检点头,不然他们就做不回齐王党。

    “好了,都处理完了,可以送往齐王府和养心殿了……”

    将今日需要处理的奏疏进行汇总之后,六十七岁的袁可立将奏疏推到了六十六岁的孙承宗面前。

    此时已经是深夜,二人共同在文华殿班值,除了门口的翰林编撰外,便只有在外廷行走的皇城三卫士卒了。

    孙承宗接过了奏疏,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后,他的动作忽的一滞,随后抬头对袁可立道:

    “孙传庭的事情,近来讨论的人很多,今日万岁又下发尚方宝剑,恐怕事情不会那么快结束。”

    “事情闹成这样,能轻松结束倒是奇怪了。”袁可立端起一杯熬夜的茶,不紧不慢喝了一口。

    孙承宗见状,也缓缓摘下了自己的乌纱帽,抱着乌纱帽坐到了一旁,然后才道:

    “这事情本该没有那么多争议,眼下闹出这么多争议,恐怕牵扯了你我不知道的事情。”

    虽然是内阁阁臣,但孙承宗能收到的信息也很有限。

    相比较他,反倒是袁可立对于眼下这件事情了解的更为透彻。

    他将茶杯放下,缓缓摘下自己的乌纱帽,随后才道:

    “大旱横行之下,土地无法耕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种情况下百姓是很难熬的。”

    “大明熬了三年,百姓也熬了三年。”

    “眼下是中小地主熬成了富农,富农熬成了贫农,贫农熬成了灾民,灾民熬成了死尸。”

    “这么多人都在阻拦那孙传庭,说清楚些,无非是瞧上了百姓手里的田地。”

    袁可立舒缓了一口气,接着又说道:

    “这大旱三年,朝廷总计发出一千七百六十七万四千两赈灾银,四千三百二十七万六千三百石赈灾粮。”

    “官员想要吃下钱粮,士绅想要兼并土地,两者不谋而合,又或者一拍即合,这事情自然就难为了起来。”

    袁可立的话把事情说透了大半,而孙承宗闻言也凑上前皱眉接茬:

    “你的意思是,官员贪墨钱粮,故意不让钱粮流入民间来平抑粮价,故意把百姓熬穷,然后让士绅出来低价购买田地?”

    “呵……”袁可立无奈冷笑,摇了摇头道:

    “这种手段,你也不是没有见过。”

    “当年沉一贯等人在浙江,每年江南遭遇水患时,他们表面积极筹措赈灾,暗地里赈灾磨叽,等江南的灾民活不下去开始卖田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大肆买田卖粮了。”

    “田地买了大半,或者买到手里没了银子,他们才慢慢开始赈灾。”

    “在我看来,眼下那所谓的齐王党、顾党、燕山派,实际上和当初的浙党都是一样的。”

    “那孙传庭抓官拿官,表面是查贪腐挡了官员贪污的事,实际上是挡了地方士绅的财路,挡了朝中大员的财路。”

    “若非如此,朝中百官为何揪着他不放?”

    “这一场场大旱下来,也不知道肥了多少士绅粮商,又涨了多少贪官污吏的气焰。”

    “殿下让孙传庭在下面拿人,算是给他们一个警告。”

    “只是眼下看来,利欲熏心之下,他们怕是连死都不怕了,又怎么会怕殿下?”

    袁可立的话通俗易懂,这份眼光仅仅放在军事上倒是十分屈才。

    孙承宗听着他的话,手指头忍不住在桌上敲打,数秒后他又忍不住开口道:

    “粮商、士绅、豪强、官吏……”

    “这盘根错节的势力,想要收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不小心又是一场大桉。”

    “不是一不小心是一场大桉,而是这事情已经是一场大桉了。”袁可立打断了孙承宗的话。

    他坐在位置上,双手紧紧抓握着扶手,面上端严:

    “我朝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到了兼无可兼的程度。”

    “历朝历代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无非就是增加土地,引进新作物、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对外扩张……”

    “节流、无非就是减少人口,对内对外战争或天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