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第四百一十五章 骄兵悍将(2 / 2)

作品:《家兄朱由校

    病愈归来的朱常清向他汇报,而黄龙想也不想就说道:

    “让戚总兵指挥全军,除非地方上有兵力突破了敌军防线,不然不用告诉我。”

    戈达瓦里河防线很长,足足两千余里。

    不过,由于戈达瓦里河的水网十分密布,所以能突破的地方也并不算多,这也是米尔扎没有选择在春季强攻的原因。

    只是他才拖到夏天,就被黄龙用海军拖住了脚步,而眼下漫长的夏季到来,河流量减小,水网退化,能突破的点自然就多了起来。

    “这鬼地方的夏季还真是长啊……”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黄龙干脆脱下了头盔,就这样观摩起了战场。

    这个时代的南亚,即便在小冰河期,气温高达三十度以上的季节依旧长达六个月。

    气温最高时的六七月,更是能达到三十八九度的气温。

    也就是黄龙不知道温度计是什么,手里也没有温度计,不然他绝对会骂娘。

    “定射装填……方向不变……预备……放!”

    “砰砰砰——”

    勐烈地炮火声不断地在明军阵地上响起,尽管磅数不如莫卧儿,但明军的火炮胜在数量的,胜在易铸造。

    莫卧儿的青铜火炮射的远,威力大,但回炉一次却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不敢一天打太多轮炮击。

    比较他们,明军的炮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护火炮”,但凡火炮温度降下来,他们干得第一件事,绝对是再来一炮!

    打完五百轮,火炮运回大明本土重铸,这听上去有些费力,但明军的火炮数量远远不止这一千六百门,有足够的火炮让炮兵替换。

    之所以没有把全部火炮拉上来,是因为明军较为专业的炮兵数量太少。

    从天启七年以来,明军炮手就是按照一个兵家学府军官外加四个熟练炮手搭配。

    火炮的弹道学需要应用到数学,这点对于许多仅凭经验的老炮手来说有些邪乎。

    这种时候,军官便会教导手下的四个熟练炮手,这种一带四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三年,但明军合格的炮兵数量依旧不多。

    一千六百门火炮,这不是小西洋明军的极限,却已经是小西洋明军炮手的极限。

    在他们手中,燕山火炮不断地发出轰鸣声。

    莫卧儿军队的加农炮在半个时辰里只能射出六轮,而明军却能射出十到十二轮。

    加上火炮数量比对方多了四百门,因此从西高止山脉到东边的亚南,近二千四百里的漫长战线上,明军每道防线都能依靠火力来压制莫卧儿军队。

    看上去只有四百门火炮的差距,但实际上双方的火力差距接近两倍。

    莫卧儿军队根本不敢像明军这样,不顾火炮寿命的狂轰乱炸。

    正面战场保持住了优势,这种时候就需要从侧面和敌后创造战场了。

    因此在反攻打响的第三天,戚元辅便找到了黄龙:

    “都督,眼下正面的战线,我军已经压制南虏,不过敌我两军都是依靠河谷建立防线,谁想要进攻就得面对敌军居高临下的压制。”

    “因此,末将建议,请海军十二卫的兄弟袭击敌军后方的苏拉特,维沙卡帕特南。”

    】

    “同时,调动小股海军力量进入默哈迪那河和讷尔默达河,形成一种我军要在德干高原打出大面积迂回歼灭的假象”

    “米尔扎心里早就心虚了,他并不敢和我们硬来。”

    “末将估计,只要我军形成这种假象,南虏会立马摇摆不定,如果南虏的杀家虎(沙贾汗)不继续派兵增援,那米尔扎应该会放弃讷尔默达河以南,退守温蒂亚山脉。”

    “届时,我军就可以恢复到去年腊月时的战线。”

    戚元辅毕竟是从泰昌元年就练兵的人,与建虏血战、又平定交趾,在陆战的思维上,他甚至优于黄龙。

    尽管他不如他大哥戚元功,也不如他父亲戚金,但对付米尔扎足够了。

    米尔扎根本没有海权意识,或者说他有,但是莫卧儿的海军不给力,因此莫卧儿广袤的海岸线就成为了他防守防线上最大的缺陷。

    明军六万多海军可以任意登陆莫卧儿的防线,仅凭米尔扎在后方安排的那三万人,根本挡不住明军。

    莫卧儿的骑兵,和他们波斯火枪兵,欧洲炮兵是不错,但他们的轻步兵,充其量也就和日军的足轻一样,面对硬仗时一触即溃。

    戚元辅看出了莫卧儿军队的弱点,因此才对黄龙建议,而黄龙听后也摸了摸下颌的胡须:

    “这打法不错,我现在就调黄蜚和李旦去统帅左右海军。”

    “都督明鉴!”听到黄龙同意了自己的建议,戚元辅躬身作揖,而黄龙也摆手道:

    “战线军务繁忙,还得劳烦戚总兵。”

    “末将只是尽了本分罢了,既然如此,那末将先返回前线了。”戚元辅听出了逐客的意思,犹豫过后便借口前线繁忙准备离去。

    “去吧。”黄龙摆了摆手,而戚元辅也识趣的退下了。

    看着他退下的背影,坐在简陋土木工程里的黄龙收起笑容。

    “舅舅,殿下一口气派来了卢象升、戚元辅和戚元弼,他是不是……”

    “好了!”

    全程陪伴黄龙听完戚元辅汇报的黄蜚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而他一开口便让黄龙叫停。

    黄龙看向了同样全程陪同的李旦,而李旦也识趣的作揖道:

    “殿下不放心很正常,毕竟按照之前的情况来看,只要都督您想,那割据半个小西洋和旧港、南州并不是不可能。”

    “殿下派人来,即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都督。”

    “嗯?”黄龙皱了皱眉,毕竟他也是和戚金一样位于五军都督府都督的人物。

    尽管说在年纪上他不如其他四人,甚至不如刚才的戚元辅,但他的地位在这里放着。

    如果朱由检派来卢象升几人,真的是为了监督自己,他想不出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倒是李旦作为曾经的海商,很明白这种调动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为黄龙解释道:

    “调动这三人来小西洋,平衡小西洋的势力,朝中才不会有人觉得都督您尾大不掉,您的位置才能安稳。”

    “都督您别忘了,您是海军都督,而不是步军都督。”

    “国朝通往南洋和小西洋都需要海军,而海军最容易控制的办法就是不让海军有稳定的岁入。”

    “一旦都督您有了稳定的岁入,就代表了都督您有割据的实力。”

    “您若是割据,那国朝要损失数千万两银子的岁入和数万里的疆域……”

    “老子又不是白痴!”黄龙听到李旦的分析,迫不及待的打断道:

    “七大造船厂和老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老子今天割据自立,最多三年,朝廷就能拉出新的海军来打我。”

    “届时我不仅要对抗南虏,还得对抗朝廷。”

    “割据自立这种取死之道,谁干谁死!”

    黄龙虽然政治不行,但他好歹也是一个都督,军事上,尤其是海战上海真没几个人敢说他不行。

    他单纯从一个将军的角度来想,都不觉得自己自立之后能扛得住来自大明的压力。

    且不说颜思齐和郑芝龙、刘香等海战不错的人尚在大明,也不说七大船厂每年能下水数十艘九千料军舰,单说齐王府那位还在,他就不可能造反。

    从齐王府里写出的各种海军教材来看,黄龙可不相信自家殿下不懂海军。

    如果他割据自立,那领兵南下平叛的可不会是颜思齐、郑芝龙、刘香这种虾兵蟹将,很有可能是自家殿下领兵亲自平叛。

    尽管黄龙对自己的海战能力十分自信,但要对上自家殿下,他心里还是有些发憷的。

    因此破口大骂之后,他稍微消了消气,尽管心里还是对自家殿下派人看自己有些不舒服。

    在他看来,他毕竟是齐王一手提拔的人,跟朝廷里的各方没有半点关系,齐王应该最信任自己才对。

    “都督,这不是殿下担心,而是殿下为了堵上百官之口而做出的举动。”

    李旦有些头疼黄龙的政治智商,因此特意解释道:

    “殿下再怎么相信您,但百官和万岁始终有顾虑,万一您割据,那……”

    “就该把他娘的百官全部剁了喂鲨鱼!那皇……”不等李旦说完,黄龙破口大骂了一声,之后他还想骂什么,但最终忍了下来。

    忍下之后,他还是不免嘲讽道:

    “无能窃位!位置就该能者居之!”

    “不行就乖乖退下来,让给有能力的人!”

    “……”黄龙这话让李旦不敢接茬,而说完后,黄龙也看向李旦和黄蜚道:

    “戚元辅的想法是不错的,你们准备一下,前往孟买和亚南统帅左右海军,对南虏的沿海城池夹击,占据两条河道,堵住山口来围剿南虏。”

    “这米尔扎不退,我就把他全歼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