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五十九章 扶持大侄子(2 / 2)

作品:《家兄朱由校

    朱由检从人海之中穿过,被许许多多百姓包围簇拥,一些不懂汉话的牧民纷纷献上了斩杀烤好的羊肉,朱由检往往来不及吃,便被人群挤着向前走。

    除了献上羊肉的,还有一些放牧时淘到沙金的牧民将沙金献上,但朱由检让他们自己收好,用来改善生活。

    朱由检快走出人海了,但许多百姓还是没有见到他的模样。

    “冬……冬……冬……”

    暮鼓声已经响起,但即便如此,百姓们却不见离去。

    无奈,朱由检只能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上了马车,随后驶向了西宁的方向。

    今夜,他们注定只能在马车上过夜了。

    也与朱由检想的一样,当他离去后,聚集起来的百姓们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纷纷开始散开,只有一些骑马的牧民追了上来,用不熟练的官话喊道:

    “菩萨殿下,你下次什么时候来?!”

    “会来的,我三年后再来看你们!别追了,回去休息吧。”

    朱由检打开车窗摆手,示意他们快点回家。

    四夷馆的官员怕牧民听不懂,也翻译着朱由检的话给了牧民们听。

    果然,当牧民们听到朱由检的话后,他们追了一段距离便不再追,而朱由检他们也渐渐驶远。

    等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朱由检他们已经距离西宁城不过二百里。

    不想太劳累的朱由检命人扎营。

    当篝火在河谷中亮起,朱由检也下了马车,走进了搭建好的大帐之中。

    他一进帐篷,便看到了准备好膳食的周素洁,不过却没看到四小只。

    “烺哥儿他们呢?”

    朱由检在周素洁的服侍中脱下了御寒的裘衣。

    “白天玩得太厉害,刚上马车不久就都睡着了。”

    “这会儿把他们抱到了帐篷里休息着呢。”

    周素洁说这话的同时,朱由检也坐在了椅子上,而摆在他面前的则是一只香喷喷的烤全羊。

    “这……”瞧着这烤全羊,朱由检觉得两个人吃有些奢侈,毕竟大灾之年。

    “是牧民们追上来丢到辎重车上的,臣妾让人去送钱,他们不收,骑着马跑远了。”

    周素洁略带感叹的开口,同时也看向了朱由检,打量着自己虽然相处了八年,却依旧捉摸不透的丈夫。

    “你我二人怕是吃不完,给帐外的锦衣卫送去吧。”

    朱由检没在意周素洁的目光,而是用刀割下了一条羊腿,示意自己二人吃这点就可以,把其它肉送出去。

    周素洁没有说什么,而是让人照做。

    侍女们见状也只得把烤羊端了出去,供给锦衣卫们分食。

    兴许是怕朱由检吃不饱,出去之后,侍女们又端着两碗面食返回,而朱由检倒也没有拒绝。

    从正午到眼下,他一点东西都没有吃,其实早就饿了,吃点主食才能填饱肚子。

    他大口大口的吃着东西,不顾吃相,但他的吃相也差不到哪里去。

    周素洁细嚼慢咽的吃着,过了片刻有些犹豫道:“殿下,我爹的那件事……”

    “……”听到周素洁开口,朱由检停下了快子,抬头看向了她。

    她眼里带着希望,而她所说的事情则是身处东山府担任知府的周奎之事。

    作为朱由检不省油的两个老丈人,朱由检把周奎和田弘遇丢到了旧港东山府担任知府和同知。

    别说在这个时代,就算到了近代,新几内亚岛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因此周奎和田弘遇一到地方就后悔了。

    本来他们还以为随着移民不断到来,他们的日子会逐渐变好。

    谁曾想到,朱由检对东山府的移民限制是每年两万人,对其它地方则是不做限制。

    也因此,即便到了眼下,历经十二年的开发,新几内亚岛的东山府也不过只有二十四万百姓。

    二十四万百姓,又不能用力盘剥而激发民变,每年即便再怎么偷拿偷取,也不过就几百两银子,还没有他们俩的俸禄高。

    因此从天启十五年开始,这两个人就开始不断写信给齐王府,让女儿帮忙求情,请求给他们换一个地方。

    田秀英和周素洁分别提及这件事情,不过朱由检自始至终都无动于衷。

    不过眼下嘛……

    “调他们去齐国吧,让金铉给他们安排点轻松地差事做。”

    朱由检吃了一口面,给了周素洁答复,这让周素洁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不过当朱由检吃完饭,走出大帐去消食的时候,他也对跟在身后的陆元高交代道:

    “给吏部打个招呼,调周奎、田弘遇前往齐国,另外告诉金铉,把这两人调去齐国的金山府,给他们派五千劳改工,管理当地开矿事宜。”

    “这……金山府?”听到金山府的名头,陆元高愣了愣。

    在他印象里,金山府似乎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和国朝的北山以北有的一拼。

    “嗯……金山府。”朱由检瞥了一眼陆元高,嘴角也止不住发笑。

    所谓金山府也就是后世的阿拉斯加,既然这两个家伙这么想捞钱,那就把他们丢到金矿上好了。

    这么想着,朱由检也抬头看了一眼阴沉的夜色。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刚离开的陆元高再度返回,不过手里却拿了两份奏疏。

    “殿下,这是南昆仑的文书和万岁命人发来的手书。”

    “嗯?”听到自家哥哥给自己写了手书,朱由检很好奇的接过,拆开后查看起了内容。

    【吾弟由检……】

    “呵呵……”看着这一篇长达一千多字的手书,朱由检走到了一处篝火前细细打量。

    一千多字的手书内容,通篇充斥着朱由校的牢骚,所有的表达似乎都是在旁敲侧击的询问朱由检什么时候回京。

    不过对此,朱由检除了脸上的笑容外,并没有准备回信的打算。

    他很清楚,但凡自己回信一次,朱由校绝对会舍了脸皮叫自己回去,根本不会管是他自己批了三个月假期的这回事。

    带着一抹笑意,朱由检合上了自家哥哥的手书,放到怀里收好了起来,紧接着他打开了南昆仑监察使司的文书。

    这份文书是天启十五年腊月的南昆仑监察使司情况,里面的数据已经落后了一年零三个月,但这并不妨碍朱由检了解当地的情况。

    天启十五年末,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田地数量就达到了四百六十余万亩,东昆仑府一百六十万,南昆仑府三百万。

    】

    两府合计劳改工二百三十余万,就这点情况来看,天启十六年,两地最少有六百万亩耕地。

    六百万亩耕地,按照劳改工大部分是吃印度厮当粮食来看,这些耕地的粮食应该都是直供当地汉人的。

    “利未亚的诸藩移民和兵马合计有多少了?”

    朱由检合上了文书,头也不回的递给陆元高,顺带提出问题。

    “移民并不是很多,八位藩王,二十二位郡王只迁移了不到四万人,并且基本都是工匠。”

    “他们在当地的兵马约两万六千人,兵马和国民的粮食主要靠南昆仑监察使司供应,同时自己也在当地效彷监察使司购买劳改工。”

    陆元高把锦衣卫掌控的情报如实交代,朱由检闻言微微颌首,继而再问:“朱聿键他们没有什么动静吗?”

    朱由检提起了朱聿键,而他也是目前常驻京城的藩王世子、世孙代表。

    “近来好像在天津募兵,同时招募移民。”

    “应该是唐国那边发展的不错,估计再过两个月,他就会派出其三弟率领一营兵马和三万百姓前往唐国。”

    “至于他和他二弟,应该会在之后两年分批前往唐国,唐王世子最后启程。”

    “不过,听闻跟随沁阳王就藩印度厮当的老唐王大限将至,恐怕唐王世子很快就能成为唐王了,朱世孙也会成为唐王世子。”

    陆元高给了朱由检一个不错的消息,当年给他上眼药的老唐王朱硕熿总算要死了。

    他死之后,朱器墭这一脉就彻底坐稳了唐王的位置,而朱聿键也将成为唐王世子,作为未来唐国储君来执政。

    只要唐国、吉国、淮国三国不出问题,那齐国就可以在苏尹士运河开通前,联合他们来堵死欧洲人西出的道路。

    “苏尹士运河……”

    朱由检呢喃了一声,他倒是很希望能在自己前往齐国前把这个地方占下来。

    但眼下大明的事情太多,建设苏尹士运河的地段又还在奥斯曼控制下,这件事情只能留给朱由校或者朱慈燃做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做的已经差不多了……”

    朱由检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或者说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很清楚,哪怕自家哥哥不会继续走自己定下的新政路子,但朱慈燃肯定会。

    不过为了保障不出事情,朱由检得好好扶持自己这个大侄子去架空他爹。

    想到这里,朱由检摸了摸怀里,感受着朱由校的手书,不由脸上浮现笑意:

    “反正你也不愿意处理政务,干脆把事情丢给燃哥儿,去大定宫玩你的木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