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章节正文阅读

家兄朱由校 后记(五)尧年舜日(2 / 3)

作品:《家兄朱由校

    到了乾圣年间,他又将选兵要求中的学历、身高、耐力都做出了提高。

    学历不得低于中学,高低于五尺四寸(),一刻钟不得低于六里。

    仅是这两条,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因此,到了永昌年间,能参军的人,放在诸藩那都是能上马当兵,下马为官的存在。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政治的见解,因此不会像古代的士兵一样,愚忠的听从将领的命令。

    在这次的事件中,南州驻扎的南军士兵也用行动向国朝内部的许多野心家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短期时间内在大明搞武装斗争,策反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

    除此之外,百姓的态度更让那些野心家看了到大明不可撼动的地位。

    面对刘、杨、吴三人指挥兵马司士兵、刑部衙役征粮,大部分百姓根本就不予理会,甚至劝说相识的兵马司士兵和衙役偷偷躲起来。

    这样的做法,让手握兵权的三人除了自己的那部分心腹外,几乎调不动任何一支成建制的百人队伍。

    哪怕是那些玩笔杆子的地方官员,面对他们的尖刀利刃也毫不害怕,大明文官的武风早就在天启年间就养成了。

    这些种种,都是刘、杨、吴三人叛乱闹成笑话的因素。

    不过,大明也不是绝对的没有问题。

    例如此次的锦衣卫卫指挥使吴坚扯旗造反,南州锦衣卫内部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前通风报信,而是要靠参与了隐田案的南州布政使郭兆卿来报信。

    如果郭兆卿不报信,那等田文镜脱险前往南海府,随后再上奏的话,恐怕刘杨之乱就真的“乱”起来了。

    因此,当刘杨之乱诸多将领在海战中伏法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永昌皇帝朱和垠当即便下令旨将三朝元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陆元高解任,同时加封其为河阳侯来安抚其心。

    九月初五,滕王朱怡铟执掌锦衣卫,皇帝着其清查锦衣卫,同时命东厂太监萧滕自查东厂。

    初十,皇帝着左都御史田文镜遥领南京吏部尚书,继续巡查天下,并调上直的保定营前往保护他。

    十月初一,活下来的刘杨案犯被押至北京,皇帝亲笔写下将这四百二十七人车裂的刑罚。

    这样的消息让许多与这些人牵连的“出三服”亲戚舒缓了一口气,毕竟当年太宗成皇帝还在的时候,那可是动辄“诛九族”啊。

    与之相比,眼下的永昌皇帝简直是太仁善了……

    十月初三午时,伴随着一声声惨叫,刘杨之乱算是彻底结束了。

    没了旁人干扰,加之刘杨之乱不成功,因此许多参与了旧港、南州隐田案的官员纷纷自首。

    由于主动自首,因此他们倒是没有落得一个斩首的下场,而是被判三族流放岭北苦兀府(库页岛)。

    一场隐田案下来,田文镜斩首了二百七十四个嘴硬的贪官,惩治了五千四百余名从犯官员。

    这群官员牵连三族之后,合计有近二十七万人被流放。

    案件结束后,田文镜在旧港呆了半年的时间,随后才丈量清楚所有“隐田”数量,清点完所有人的家产。

    据永昌八年六月初三的奏疏所写,田文镜一共在旧港、南州查出被隐田亩三千六百四十二万亩,查抄钱粮、珠宝、字画、古董七百七十六箱,折合银两三千六百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两……

    旧港、南州的查抄所获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仅仅田亩,两省官员便贪墨了大明百分之二还有余的田亩数,现银更是足够大明朝富裕的渡过大半年。

    这些东西从哪里盘剥而来,不用多说朱和垠也知道。

    他虽然没有一口气株连数十万人,但那不是他心软,而是他清楚,这种人是杀不完的。

    与其杀了,还不如把他们丢到贫苦之地,为大明在当地扎稳脚跟。

    七月,皇帝下旨,令田文镜将田亩尽数分给家中孩童过多而难以负担的人家。

    八月,田文镜将清查所得的三千六百余万亩耕地均分给了四百余万户人家。

    九月,田文镜启程前往麓川,同时欧亚大陆西边的法国与荷兰、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等国因为长期的战争,内部催生出现了许多反战党派。

    九月十七日,四国签订《里斯维克和约》,结束了为期九年的大同盟战争。

    和约的签订,让交战双方阵营互有得失。

    其中,法国虽然得到了斯特拉斯堡,但失去了在“大同盟”战争中新夺取的他国领土与制海权。

    此外,法国也进一步降低对荷兰的关税,并归还了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领土。

    太阳王路易十四终究未能战胜欧洲各国,未能实现其统一欧洲的理想。

    永昌九年三月初五,被誉为齐国臂膀的齐国长史张煌言卒于任上,享年七十八岁。

    齐王为其辍朝三日,永昌皇帝为其辍朝一日,另追封宁波侯,谥号“贞武”。

    其子张事齐不降袭爵,为宁波侯。

    此时,齐国之中除齐王一脉,唯一见过大明三帝的,便是六十七岁的齐国户部侍郎夏完淳,而他也在张煌言去世后继任长史。

    四月,大明北京至朝鲜汉城电报线路接通。

    得知电报接通,朝鲜国王李焞成为第一个以外藩身份向天子上表的国王。

    由于上奏的是“文本”,因此不用太过官方,因此李焞在这封电报上表达的译文是……

    【万岁,臣闻汉城与天京电报已通,特来贺喜。】

    对于李焞上表的文本,因为是第一份,因此朱和垠也是难得让人让人把电报机搬到了自己的养心殿,命人敲打回应:

    【朕已知,爱卿有心,听闻爱卿勤政,须记得休息。】

    朱和垠的批回让眼巴巴守在汉城电报局的李焞欣喜若狂,随后一连说下了数百字的恭维之语,搞到最后朱和垠有些不耐烦,只能回应“朕知晓”三个字来搪塞。

    或许连朱和垠自己都没想到,他给汉城通上电报的这个举动,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据起居注官在《国史》中的记载,自从四月十二日汉城电报局能直通养心殿后,作为朝鲜国王的李焞便事无巨细的日日上报。

    仅在四月十二日到六月初一这几十天,李焞便连续上报五十份电报,其中内容十分无聊。

    【皇明朝鲜国主李焞四月十五日上报:今日卯时,臣听闻釜山捞到了金色的石头,臣以为此当为祥瑞,寓意皇明天朝国运蒸蒸日上,特上报。】

    【养心殿批回:所谓祥瑞不过地方官员为图政绩而伪造罢了,不足为信,国运当以君王勤政清明为主。】

    【皇明朝鲜国主李焞四月二十六日上报:今日咸镜南道北青郡的苹果熟了,下面的官员送了一些给臣吃,这种苹果口味十分独特,清脆甘甜,臣想让礼部的官员带些给万岁您尝尝。】

    【养心殿批回:近来国朝西南的水果丰产,宫中水果吃的多了些,不用送了。】

    【皇明朝鲜国主李焞五月初六上报:京畿道有两名恶徒在路上强抢孩童,臣已经命人追查。】

    【养心殿批回:掳掠孩童者最恶,当严刑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