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尊阁 / 章节正文阅读

帝尊阁 第三百六十章 教导晋王,警世名言(2 / 2)

作品:《帝尊阁

    这一句,令晋王身躯一震,只觉得振聋发聩!

    他恍惚道:“老师说得是,是否真心不重要,表现出来的才重要。”

    “当然了,你若真有品德,能发自内心那更好,你也会更愉快。”方觉笑了笑,当然他是不指望的。

    除非是底层爬上来的皇帝,否则很难真的做到爱民如子。

    他们对百姓好,注意民生,其实更多的不是怜悯世人,而是为了维护住自己千秋万代的统治罢了。

    别看他们一口一个为了天下百姓,其实心中可能也视百姓为草芥,但这不能让百姓知道。

    方觉道:“为师再教你一句。”

    “老师请指教!”晋王恭敬地行弟子礼,面色严肃起来,他已是彻底服了这个老师。

    不仅生财有术,还更懂政事人心。

    方觉望着远处,指着秦淮河边。

    “看到那水了?”

    “秦淮河的水,深不可测。”晋王点头。

    方觉道:“风平浪静时,舟楫压在水上,肆意横行;可若一日大风起,波涛汹涌,再大的船,也会被倾覆。”

    晋王若有所思,惊道:“老师是想说,君王如舟楫,百姓如泽水?”

    方觉点头:“孺子可教。”

    而后,他将手举起,拟作舟楫,忽然将手翻过来,手背压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晋王身躯大震,他没料到,少师今日连续语出惊人,且都令他感到受教了。

    “此言……至理,当可警世!”晋王赞道,语气颇为激动。

    方觉缓了口气,心道装起来好累:“咳……先皇不太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位时期国内兵锋四起。陛下懂这些,故此才能国泰民安数十年。”

    听这话,晋王不敢附和,他得守孝道,不能议论长辈先人。

    不过心中,也是认同的。

    先皇时期,国内几乎民不聊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战争,可以让叶玄锋这代人积累那么多战功了。

    “元炅,你要记住,老百姓其实很好应对,只要让他们安居乐业即可,绝不会有人能威胁到江山社稷。”

    “可若上位者不体恤民生疾苦,那么改朝换代,立刻就在眼前。”

    晋王躬身行弟子礼:“老师,弟子谨记!”

    方觉瞥了他一眼,笑道:“希望你谨记吧。”

    说这么多,若还不开窍,那就真是个不适合的人,方觉自然会再换人扶持。

    “好了,你该走了,我这儿没做你的晚饭。”

    ……

    翌日,秦王一大早,便带着礼物赶到方家庄外。

    “请方老为我通报,求见少师。”

    方福指着庄上远处:“我家老爷在田间查看庄稼,殿下请自行前去。”

    “好嘞!”秦王一边走,一边回头对护卫们吩咐道,“你们将礼物搬进去,不必跟随本王。”

    “那殿下您的安全……”一个护卫极没有眼力见儿。

    方福蔑了这人一眼,淡淡道:“这里比大内还安全。”

    那边,田埂上,方觉正在查看红薯。

    这一季的红薯,已经成熟可以收了。

    还有一些其他庄稼,稀奇古怪,能过冬的。

    秦王一溜烟跑来,见面便拜道:“老师见谅,昨日宫宴回得晚了,弟子一早便来请安!”

    方觉转过身来,瞅着他,摆摆手不在意。

    “元辰,你想做天下之主吗?”

    秦王一怔,没想到话聊这么快,刚开口第一句就要说这个吗?

    不过秦王也不是怕事的,当即点头:“自然想。”

    对于秦王的反应,方觉半点不意外,点头道:“你想怎么做?或者说,坐上那个位子,你会如何施政?”

    “老师要考我吗?”

    秦王正襟危立,咳了一声清嗓子:“嗯,弟子以为,应当内安朝局,外讨不臣,政通人和……”

    方觉听了,不置可否,只道:“内政如何?”

    “啊?”秦王错愕,我不是说了吗,政通人和啊?

    难道要我展开说?

    秦王:“弟子以为,内政在于安民,在于治臣,君臣和睦、百姓归心,自然政通人和。”

    “说得不错,那我问你,如何才能治臣安民?”

    “嗯,这个……”

    秦王挠了挠头发,他接受的教育,只学到这里。

    说白了,纸上谈兵,理论比晋王强,但展开就啥也不是了。

    “老师有何高见?”秦王不知道怎么答,便反问一句,不像是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