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崇祯的刻薄寡恩(3 / 3)

作品:《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虽然崇祯在这件事上不负主要责任,但次要责任他还是逃不掉的。因为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常规操作应付不了当时的局面,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既然你是皇帝,就该拿出点魄力来。”

“所以说呢,崇祯并不昏庸,而是能力不足。”

“不错,不错。”人群闻言纷纷点头:虽然战和不定的根本原因是缺钱缺粮,但你是个皇帝,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证明你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

“其五,崇祯为人还刻薄寡恩。”

“崇祯杀掉的武将人才,比敌人杀掉的十倍还多。”

“兵部侍郎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督师袁崇焕,巡抚都御使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兵部尚书熊文灿……”

“没有朱元璋的能力,却得了朱元璋的病。当然,朱元璋并不刻薄寡恩,老师指的是,崇祯得的是朱元璋杀了很多大臣的‘病’”

“该杀伐果断的时候不果断,不该杀的时候倒是杀的很多。”

“要知道袁崇焕那些人,都是当时的可用之才。”

“朝廷本来就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还要自己给自己釜底抽薪。”

“按照他的话说就是文官集团惹不起,你们武将还不好杀吗?”

“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件事情,你们就知道崇祯是如何刻薄寡恩的了。”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爆发,崇祯下令甘肃镇兵马勤王,走到定西的时候,甘肃兵哗变了,巡抚梅之焕派人查问时,哗变士兵说:‘当年也是甘军驰援辽东,一个活着回来的都没有。如今我们要走六千里路,盔甲火炮又重,朝廷居然不给我们一分安家的粮饷。’

‘领军对我们又要求严厉,每天规定要行军多少就一定要行军多少,夜间还不允许借宿民房,在外面露宿片刻,便立即吹号让我们继续行军。这样下去,再走个几天,恐怕人马全部都要累死在路上。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死在这里。现在我们哗变,已经没有活命的机会,只能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