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包拯的感慨 案结(3 / 4)

作品:《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候爷对我亦师亦父,侄儿万死难报万一。”

包拯感情复杂得看着面前低头认错的侄儿,感叹道:

“是不是觉得叔父不近人情,还不如忠靖候护短?”

包勉连忙摇头道:

“侄儿并未如此想......”

包拯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也没有解释,只是评价道:

“曹斌虽然表面任性不羁,其实却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

“他救了你,不仅是你的恩人,也是我包家的恩人!”

“虽喜欢些小手段,但本心不差......”

说到这里,他哑然失笑,也没有继续计较,反而振奋精神道:

“你来说说,在余姚这段时间,你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还有曹斌教你的学问,你都用到了那些?”

接下来两天,曹斌每日以各种借口请客吃饭,拉着朱免不让他离开。

朱免虽然被恶心得不轻,但丝毫办法也没有。

趁着这段时间,包勉带着包拯在县里四处游走,讲述自己的规划。

为了救济灾民,他才弄出拆墙盖房的事,但来到余姚近一年,他也并不是只做这些 。

他不仅利用曹斌的关系,引入的织厂、皂坊,组建的海贸商队,还在城东集中安置,建成了个作坊园。

利用税收和安全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地商贾入住。

其实若只有余姚本地难民,根本不用他急智开发房产,只是那些作坊就足以消化干净。

这是有不少邻县,甚至是明州的百姓涌进来,才会如此。

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余姚才能让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加轻松。

看完繁华的作坊园,包拯大为惊叹,不由道:

“曹俊才多有奇思妙想,你能学到这些,可见他心怀坦荡,中有丘壑,也是你的造化。”

“公孙先生说他是不学有术,但以我看来,他这是对管子富民之道,参悟极深。”

“所以,你最应该学的应该是勤奋,不要以为进了仕途,就不再读书......”

曹斌不会想到,自己竟在包拯眼里竟然成了勤奋好学的人。

这也不怪包拯,虽然曹斌给包勉讲解时,用的都是后世的例子,但他也只知道一些基础的经济知识。

而且是随口一说,只想着减少自己偷懒,从没有要特意教导包勉的意思,没想到他却认真记录下来。

这些对于大宋来说,虽然有不少新意,但大略上没有脱出法家先贤管仲的思想。

包勉闻言,却笑道:

“曹候爷说过,要看主政者是否优秀,不是看富者有多富,而是看贫者有多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