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李清照委屈 辽夏神吹王延龄(3 / 3)

作品:《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上次出使,他挑衅曹斌被踹下战马,丢了个老大的脸面,差点被辽帝解职,多亏他兄长受辽帝器重,才有了再次使宋,戴罪立功的机会。

行礼之后,他大略往殿中扫视一下,见曹斌果然不在,心里顿时轻松不少,随后就取出国书朗声诵读了起来。

这是一封道贺书,恭贺大宋清除乱政,圣主临朝,贤臣辅国。

贺书中将刘太后说成了女中尧舜,将王延龄夸成了周公在世,溢美之词滔滔不绝,听得刘太后与王延龄眼泛喜色,心怀大畅。

尤其是王延龄,最讲究一个“以德服人”,能够得到敌国如此夸赞,差点让他达到人生巅峰。

见王延龄志得意满,还有不少大臣露出与有荣焉的表情,寇准却心中腻歪。

辽夏为什么如此称颂?

还不是王延龄对他们妥协退让,能让他们得到好处?

想到王延龄急匆匆召见两国使臣,寇准甚至怀疑他早就知道辽夏出使的目的,借此稳定大宋朝堂,攫取声望。

此时此刻,他颇有点心灰意冷,后悔支持王延龄了……

他与包拯不同,对高乐侯刘美的事没那么在意,对贬斥曹斌的军中旧部,削弱他的军望也乐见其成。

最让他不爽的是刘太后和王延龄对辽夏的妥协,还有王延龄对江南市舶司等地的处理方法。

寇准虽然对曹斌的作风看不太惯,但却对他的生财之道十分推崇。

今年朝廷的财赋危机刚刚得到缓解,正是求稳的时候,他王延龄派人掺沙子也就罢了,还迫不及待得改变曹斌定下的地方新政。

在寇准看来,王延龄这就是为了排挤曹斌而越权伸手,私心太大……

好半晌,辽夏两国使者才将国书念完,耶律义先又提出辽国财用不足,暂缓还款,再借一百万贯钱粮的要求。

上次辽宋之战后,大宋虽然惨胜,但也将岁币改成了借款名义,现今本已到了归还日期,没想到辽国非但不想还款,还要再借。

王延龄正要开口,寇准却忍不住了,怒斥道:

“辽使住口,你辽国这分明是打着借款的名义向我大宋强索财货……”

大宋自己的日子都过得饥一顿,饱一顿,哪能任由辽国诈取钱财?更何况辽帝还计划着攻打大宋的盟友,这不是资敌吗?

义先闻言,却脸露冷笑:

“寇大人,我国南院军资短缺,军中尚未凑够过冬饷银,若他们无法生活,恐怕会南下抢掠。”

“到时侯,您可别怪我大辽约束不力,不顾兄弟邻国之义。”

寇准被这赤裸裸的危胁气得够呛,怒怼道:

“你若敢来,也别怪我大宋不给辽帝情面,将敢于越界的辽卒尽数处死……”

听到这话,刘太后连忙打断道:

“寇卿住口,辽使也请息怒,万事都能商量,妄动刀兵对宋辽两国皆无好处。”

她刚高兴没一会儿,就被辽使弄得头疼起来。

辽国这是看准了大宋内部不稳,正处在夺权关键时期,不敢议兵开战,才借机讹诈。

她沉吟了一会儿,正要说话,却被西夏使者插话道:

“太皇太后,我西夏也要借二十万贯,还望您不吝邦谊,帮扶一二。”

刘太后闻言,顿时无语了,众臣也面面相觑,看着气势汹汹的辽国使者,一时缄默。

章惇与王安石也对视一眼,颇为无语,如果说辽国是猛虎,那西夏就像鬣狗,祖传的反复无常,时常想跑上来讨点便宜。

正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尖细的高喝:

“慈明正宫,遵遗听政,皇太后潘娘娘驾到……”

听到这声通报,刘太后心中大惊,立时便知道后宫有变,连忙召唤郭太监与殿中禁卫。

耶律义先也愣了一下,随后却露出兴奋的神色。

他没想到大宋朝廷还有变数,不过大宋越乱,对他们越是有利,说不得还能诈出更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