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38章 崇祯的自救(3 / 3)

作品:《明左

“朕有韩爱卿在,内外通达。事无巨细,尽在掌握,比往日更加顺遂。倘若诸臣皆此,何愁国朝不兴?”

温体仁、薛国观等人眼观鼻、鼻观心,听过就算。

他们甚至在心里腹诽。

就算锦衣卫的情报再如何精准,可朝廷实力不足反而更加闹心。

对于眼下的局面,温体仁想了一个办法。

“陛下,所谓治国,不外乎内外相辅。如今外事不顺,当可由内催发生机。近日东江叛贼已尽数押解入京,名正典刑,正天下所望也。”

温体仁的意思很明确。

就是要用东江叛贼来转移朝野的视线。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多少为朝廷挽回了颜面,算是近年来少有的功绩。

哪怕剿灭东江叛军的是山东新军,并非朝廷军队。

可既然山东并没有光明正大的宣布谋反,就还是朝廷的山东。

君臣等人全都知道这么做等于是自欺欺人。

可时局如此,又能如何呢?

而且山东的局面闹成如今这样,就是从东江镇叛乱伊始。

倘若没有东江镇叛乱,左梦庚等人也不会有崛起的机会。

因此崇祯对东江镇可谓是恨之入骨。

“传朕旨意,三日后将毛承禄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崇祯三年时凌迟处死袁崇焕,可谓是轰动朝野。

将毛承禄处以极刑,相信多少可以抚平天下人的怨念。

但崇祯的性格决定了,他并不是一个臣子能够很好掌握的君王。

“张溥在哪儿?”

众臣面面相觑,没有想到崇祯会想到这个人。

李懋芳连忙道:“张溥如今正被关押于刑部大牢。”

崇祯眼神眯起。

“让他来见朕,朕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

见温体仁等人十分紧张,为了防止他们捣乱,崇祯解释了原因。

“山东一事不能不顾,朝廷和军队暂时无力,可道统上却不能相让。张溥虽然其心可诛,然名望不凡,朕正用其名与那山东诸贼周旋,当可争取时机、以拖后效。”

得知崇祯的心思,温体仁等尽管不愿,可也不得不按捺下来。

他们不敢反对,就怕崇祯认为他们亦是结党营私。

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