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情与丁忧(2 / 2)

作品:《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但此时富弼说道:「而且我与韩大相公日常也谈论过此事,他也认为这不是朝廷盛世的典范。

而且新政变法之事,在朝中你们两人都能主持,纵使我暂时离开,也能进行下去的。」

一听这话,欧阳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要也是没想到韩琦竟会支持丁忧。

现在要是再劝,岂不是要和韩琦当面争辩起来。

至于韩琦这边,估计也没想到富弼会直接这么说,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因为他说支持夺情吧,那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可要说支持丁忧,道理上自然没有问题,但怕是会让欧阳修多想,不管怎么说都不合适。

于是在两人都不说话的情况下,场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之后三人又说了几句,便各自

离开了。

但韩琦和欧阳修都明白,经过这事以后,隔膜已经产生,再想像之前那样合作无间怕是难了。

等到第二天李皓得知情况时,富弼请求丁忧的文书都已经递上宫了。

对于这一点,李皓还真是意外,没想到韩琦竟然成为了劝说富弼丁忧的主力。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今富弼是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韩琦是集贤相、枢密使,等富弼离开之后,韩琦就可以顺理成章接富弼的班,成为首相。

而且再想多一些,韩琦如今双亲都已逝去,也已经丁忧过了,那自然是不用担心自己的。

但如此,李皓还是有些不甘心,便找到欧阳修说道:「那叔父接下去就不打算再劝劝,任由富大相公离朝。」

欧阳修叹了口气:「这事我怎么劝,富大相公说的也有道理,再加上韩大相公同意,我说的话起不到什么作用。」

至今只能看官家的本事了,官家肯定也不希望富大相公在此时离开,必定会再三劝阻。

接下来就看富大相公的决心了,若他一心要走,那也不可能真的强制留下。」

听到这话,李皓就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好吧,那我回去等消息吧。」

而也就在这天开始,富弼便封门闭户不在上朝,等候朝廷的旨意。

而赵祯确实也不想富弼在这个时间离开朝廷,便下了旨意将富弼夺情起复。

但这道旨意并没有让富弼接受,于是又接着上了第二封请求丁忧的文书。

赵祯还是不允,亲自手书例数朝廷问题,希望富弼愿意留在朝廷继续效力。

当然富弼依然没有答应,而是接着上了第三封文书,言辞恳切的要回家尽孝。

然后不出意外的,赵祯第三封夺情文书,接着送到了富弼手上。

可富弼是去意已决,接着上了第四封文书,请求丁忧。

这两天时间,宫里和富弼府上来回的几道文书,也牵连着朝中不少人的心。

而这些心思也在这最后一道文书上,尘埃落定了。

在这天,赵祯准许了富弼的丁忧之举,让他回乡丁忧守孝共二十七个月。

由此富弼暂时离开了这个政治中心,而韩琦也眼见着就要踏上首相之位了。

在富弼离京之日,朝中有不少官员感念富弼大公无私、至纯至孝,便到了汴京城外,送这位前任首相离京,其中李皓也跟在欧阳修身边。

不过这时的李皓注意力却不在富弼身上,而是在看着韩琦。

现在想来,这次富弼的意外离京,最终得益最大的是韩琦。

而且再想起,前面韩琦针对自己的事,想要抢夺财权之事,李皓越发觉得富弼的离京,可能也是在他的谋划之内。

当然李皓不觉得秦国太夫人的死是韩琦所为,但韩琦应该是早知道消息,才会早有准备的。

而除了韩琦之外,想来赵宗全应该对此颇为开心,毕竟有了首相支持,可比一个枢密使重要的多。

至于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好处,到了这个层级,朝廷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最上面的位置动了,那下面排排坐的,有不少人都有希望进上一步,怎么能让人不高兴呢。

一时间汴京城里面,那些有希望进上一步的文官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当然这对于李皓而言,就没有什么可期待了,毕竟才刚刚升过官,这次怎么调整都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现在韩琦的进步是必然的了,李皓只关心谁会去接韩琦的班。

但这个人李皓怎么

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欧阳修成了枢密使。

在富弼离开汴京七天之后,韩琦正式成为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了政事堂,而欧阳修成为了集贤相、枢密使,执掌了枢密院。

至于三司使之责,暂时空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暂时由各自主官分管。

虽说这个升迁是合情合理的,从三司使到枢密使,从计相到次相本身就是正常的排序升迁。

可这对于李皓而言,这次的调换,意味着在盐税改革上,李皓失去了最直接的靠山。

纵使是有赵祯的支持,可若是接任的三司使不同意,那李皓也什么事情都别想干出来。

而且自欧阳修离开之后,李皓能感觉出盐铁司内部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动荡,只是李皓暂时还能压得住而已。

同时三司使一职的空缺,也引来了众人目光,这不像之前政事堂的空缺,很多人是没有希望的。

单轮资格,能够执掌三司的人,可就多了。

尤其是如今的三司权利大增,那更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一时间汴京城的***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可谓是花样百出,硬是将三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没办法,李皓只能暂时将盐税改革的事情放下,等到新任三司使尘埃落定之后,再来看后续的路该如何去走。

不过新任三司使没来,倒是度支使和户部使两人找到了李皓,说要和李皓结成同盟,共同进退。

对此,李皓自然是一口答应,至于真到了关键时刻,会不会把这两人卖掉,那就要看情况了。

当然,李皓相信这两人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但暂时而言,经过三人的一同努力,至少把三司内部给稳定了下来。

很快,新任的三司使人选也已经选派好了,而且这个人选李皓还是认识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