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2 / 3)

作品:《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祁国就是李皓下一步计划,所需要准备的舞台,这一战绝不能有失。

为此配合他们的,都是李皓千挑万选的人马,军中骨干统一都是之前埋入军中义学学子。

「你放心便是,若是没有把握,孤可不放心把底牌都给扔出去。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孤要的援军到了,这场灭国之战就可以正式开场了。」

在李皓这边等待战争序幕的时候,武安关外的安军也正在头疼着。

此时他们已经收到了祁军在战场大败的消息,没有他们的搅乱战局,面前武安关就宛如一道天堑。

这也让安国亲身感受到了,之前宿国鼎盛时期面对安国的感受,纵使浑身充满了力气,可前面却没有自己施展机会的无力感。

于是便有人向李隼提议:「既然如今宿国这边没了下手的机会,那是不是暂时放过宿国,等日后再另寻时机。

现在暗中把兵力调拨向褚国方向,趁着褚国没有太多防备的时候,从他们身上咬下一口肉来,也算是没有白打这一场仗。」

这话一出,还真有不少人附和,毕竟大军出动耗费了不少物资。

那里面可有不少都是出战部落自己筹备的,本来上一次战役就没有收获,要是这次再没有,对于不少小部族来说,真的是经受不住。

李隼这边其实也明白,这个建议是如今最好的了。

只不过进攻宿国的想法,是他已经同意的,具体的进攻方案,也是他亲自拟定。

所以碍于面子,他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朕要再思虑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朝中大臣跟着李隼这么些年,自认对于他还是了解的。

要这事他真的不想同意,绝对是直接呵斥提议者,甚至拉出去打上几军棍都有可能。

现在这态度,明显从心中也是支持的,只是缺了一个下台的阶梯。

做为一个合格的大臣,对于给自家皇帝找台阶下,还是很会的。

于是转天的朝议,对于进攻褚国的事,便被转换了另一套说辞。

先是递交了一份,从安、储边境官员传来的邸报,其中重点就提及了一件事,褚国兵马越过边境,劫掠了安国数个村庄,弄得那里民怨沸腾。

然后便是一众官员上前请命,说褚国这般趁人之危,是对安国尊严的蔑视。

一同请求李隼暂且罢兵回援,给予褚国足够的教训,并拯救边境的黎明百姓。

反正就是说褚国有多可恶,只字不提攻打武安关的难度。

李隼当然也明白这份邸报的真实性,毕竟哪有那么巧的事。

可做人嘛,难得糊涂,只要对自己有利,相信一下也没什么。

于是李隼当即大怒,怒斥褚国人的无耻、阴险,表示一定要好生给他们一个教训。

决策已经下了,剩下就开始安排兵马调动事宜。

为了给褚国人一个惊喜,同时也麻痹一下武安关上的公冶固。

因此安军的调动都是在夜晚悄悄进行,并且即使人马变少了,但营中的火灶和旌旗却毫无变化。

甚至时不时的,安军还会主动攻城,来麻痹公冶固。

公冶固确实也没有发现,只等到安、褚两国正式开战,褚国被安军攻陷一城之后,才知道眼前的兵马不对。

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已经顺利退回到了紫阳关。

安军攻武安关很难,宿军攻打紫阳关一样艰难,因此在追到城下之后,公冶固连尝试都没有,直接就带兵回城了。

褚国人一心看着宿国的热闹,并没有想到安国已经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头上。

因此在措不及防之下,被安军轻易的就攻陷了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