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61章烧粮害民可为否(1 / 2)

作品:《从长平之战开始

龙台宫中,田单与平原君分坐在了赵括的左右两侧,而平原君的下手则是坐着礼部侍郎虞卿。

至于羽林卫和暗卫的两位首领,则是在一旁的偏殿之中等待着。廉颇传回的军情,几人都已经看过,一番短暂的沉默之后,作为王上,赵括自然而然地首先开启了发言。

只是,这个头,不好开啊。因为廉颇将军所呈上的军报之中,并没有明确希望朝廷给予支持的事情。

可以说,如果不认真去分析,这只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军报而已。但显然,不论是与秦国作战的方略,还是烧粮之事,都急需朝堂拿主意。

只是,这些话语却又不能明说,尤其是烧粮之事。有些事情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

虽然廉颇迫切地希望王上能够有所办法阻止其事,但廉颇更知道此事不能明说,绝不能让王上背上一个烧粮害民的罪名。

所以,廉颇只能隐晦地提起。而赵括所要做的,就是把廉颇将军的军报中的请示事项给一一还原出来,然后确定讨论的方向。

“廉颇将军所陈之事,总归而言,便是三条。”略略等待了片刻之后,赵括随即开口说道:“其一,便是与秦之战,联军决议采用‘结营寨、打呆仗’之法;其二,便是联军准备烧毁粮草迫使秦军决战之议;其三,则是我赵军主力是否下场,何时下场之论。”说罢,赵括有顿了顿,扫视过在场诸人之后,这才接着说道:“这第一条,乃吾之所命,也是最切合我军实际之战法,自无需多言。今日召集众人,乃是讨论之后两件事情。先说说这烧粮之事,我们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赞成要如何施为,反对又该如何阻止?诸卿且细言之。”显然,赵括一时间也是对烧粮之事颇为头疼。

到底他不是白起,一战尽灭数十万百姓的事情,他还是做不出来。而闻言的三人,相视了一眼,眼中也尽是凝重之色。

三件事情之中,第一条无需讨论,第三条实际也问题不大,最为关键也最为棘手的就是第二条了。

烧粮的确是一个弱秦的好办法,甚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也的确能够压榨出秦国更多的国家潜力,进而迫使一场大战的展开。

只是,这个代价却着实令众人有些难以启齿。若是五年之前,或许这对于众人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可五年以来,在赵括的带动之下,整个赵国朝堂都已经发生了观念的转变。

或许,这也跟众人见识到激发了积极性后,民众所爆发出的惊人的力量不无关系。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为了破敌,烧粮害民的名声,着实有些不好听,所有人也怕那史官铁笔之下,给自己和赵国烙刻下无法抹去的污点。

好在,赵括已经给足了他们思考的时间。首先发言的当然还是首辅平原君。

权衡之后,平原君还是抱拳答道:“禀我王,微臣以为,此事虽有眼前之利,却有千秋之患,若是我赵国未在其中,未知其意,或可装聋作哑,任其发展,稍稍取利倒也无碍。而今我军深入其中,甚至还需为放火之主力,则万不可为也。败秦之策千万,甚至失了周王畿之地,于我大赵而言,也不过一时之伤也;伤民之心,则若覆水难收,便是得了周王畿之地,非经年不可痊也。当年我军战秦与长平之地,长平百姓向赵而背秦,这才方令我军于泌水站住脚跟,此皆秦军连年杀戮无度之恶果也。如今之世,赵秦之争也。绝非一日、一战之可决也。故此,民心之用,更胜土地之收百倍也。望我王细察之。”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赵括闻言,低低地喃喃自语道。

只是,赵括却没有表露自己的想法,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在听过所有的意见之前,是最忌随意表露出自己的想法的。

随即,赵括看向了左手边的田单。果然,见赵括看来,早已经不耐的田单当即抱拳反驳了起来。

“禀我王,今大争之世也!一步退而步步退,一步错则步步错。周王畿虽地寡,却是遏制秦军东出之要地也。我联军得之,不仅可彻底封锁秦军东出之路,更将得利之魏、韩、楚三国,牢牢地绑定在我大赵的战车之上,同时还能为我大赵扫清后方燕国、图谋齐国,争取至少数年的光景;而若秦国得之,进其东出在无关隘,沿途之韩、魏,皆成其口边肥肉,占斯地也,进可窥视中原,远图齐国;退亦可威吓韩、魏,使我大赵不得不屯重兵于上党之地,以防其进攻也。此地之要,或为我赵秦争霸之胜负手也,是万万不可松懈之处也。但有一丝增胜之可能,便万万不可弃之也。”言罢,田单又看向了平原君,随即又接着说道:“至于平原君所谓民心之事,微臣知道,此事确实重要,然微臣却又两点反驳之。其一,此事非我赵国一国所为也,乃韩、魏、楚、赵四国共为之也,而秦国之恶,早有过之无不及,便是鄢郢一战,秦国引郢水倒灌,致使民众溺亡者又何止数十万。故此,即便民心背离,又能背离到哪里去,齐国?或是燕国?其二,民心之向背,此乃积蓄之过程,即便是我赵国,新政推行亦用了两年之久,况周王畿之地。收复民心之事可徐徐而图之,待我赵国一统天下,自可与民休养生息,渐复民心,然此战成败,却只在一念之间。轻重缓急,一目了然也。我王不可犹疑也。”话音刚落,一旁的平原君顿时便反驳道:“夫民之心,失之易而得之难。今日一时之失,来年不知多少年才能挽回。此战再是关键,也不会是最后一战。不助我军,便已是极大之损失,若无长平百姓之粮秣支援、带路之恩,我军早已兵败长平,又何来今日之盛。”

“长平之战,我军兵力、战力、时机皆不如秦,只要拿下周王畿,强弱之势便可易主也。此战虽非最后一战,其重要性却更胜于最后一战。”田单也当即反驳道。

听着二人的争辩,赵括也是有些头大。按照他内心的想法,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他显然是不想做这个烧粮害民的人的,毕竟都是华夏儿女,谁愿意看到那饿殍遍野、千里无人烟的场景。

可是,正如田单所言,此战太过重要。如果把秦国和赵国的国运看成是一条函数曲线的话,如今的洛城之战显然就是其中的一个驻点。

但这个驻点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拐点,两方势力却还在纠缠之中,任何一方哪怕稍稍泄了一丝的气力,这条曲线恐怕就会被彻底拉走。

而想要再迎来这样的一个驻点,就不知还要等待多少的春秋岁月了。显然,赵括虽然给赵国带来的诸多的改变,但在不知不觉中,赵括自己也在被这个时代所改变着。

而如今,赵括的内心实际上已经有些向着有利于战事的方向倾斜了。正在此时,赵括却是看到了坐在平原君右侧,一直没有开口的礼部侍郎虞卿。

鬼使神差的,赵括居然想听听他的意见,毕竟在历史上,此人也是留下过墨点之人,虽然被同时代的秦国大能们的光芒给掩盖了过去,但能名留青史之人,当然不会是泛泛之辈。

“两位爱卿。”赵括随即出言阻止了平原君和田单的论战,道:“两位爱卿之意,寡人已经知晓,不过,两位讨论之前,寡人还想听听虞卿的想法。如何?”听得赵括的话语,两人随即相视一眼,双双抱拳道:“是。”紧接着,三人的目光齐齐投降了陪坐末席的虞卿。

面对三巨头的凝视,虞卿倒也不慌,毕竟也是

“老臣”了。微微拱手之后,虞卿随即便答道:“多谢我王。微臣以为,平原君和田单将军,都是为了我赵国百年之计,所论之言也都有道理。”一句话,看似是两不得罪的废话,但众人却是从中听出了不同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