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大师级的操盘手法】(2 / 2)

作品:《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因为花活儿多的是。

比如通过金融手段的操作实现未来收益前置化,这其实是很基本的金融操作手段。

你有买房刚需但手里没有钱,没有关系,你不是手里拿着财富基金的理财产品嘛,价值一百多万,搁那躺着多浪费啊,每年收益预期15个百分点,十年后就是连本带利400万出头,净收益达到了300万。

现在有一个身穿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人跑到你家,他告诉你,可以把你这理财产品十年后300万的未来收益权打包置换出来卖掉,作价200万元,你马上就有200万的现金流了。

你不是要买房嘛?你不是买了财富基金的理财产品就没钱买房了嘛?现在你有200万的现金流了,即便是在一线城市的繁花地段都能把首付款搞定还能额外买辆车,在二线城市甚至都能全款买房的情况下,再买辆车都绰绰有余。

只花100万的代价就能提早10年享受你不亏,人生有几个10年啊?何况你那100万本金不是还在的嘛,还能继续滚动收益,到第二个十年后又能变400万,多好啊。

只不过我买了你那300万的未来收益权,同时跟你滚个10年就变成1200万了,这些钱就都是我的啦,你呢就是那400万。

目前这种路子,已经有第一批嗅觉敏锐的资金掮客开始做了。

他们现在就是真金白银的敢于掏出200万现金流去接未来10年收益权的那300万,博弈十年后净赚100万,博弈二十年后净赚一千万。

之所以敢这么大胆的干,他们是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是笃定方鸿绝对不能也绝对不敢让财富基金的这款理财产品亏钱,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波及面太广,这个财富基金赚也得赚亏也得赚,这不是市场经济学能解释的,得仰赖正治经济学才能通晓个中奥妙。

第二是相信方鸿的赚钱能力,赚钱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亏钱的概率。

第三是明白购买这个理财产品的家庭十有八九都是刚需户,又十有八九都是存在买房或者改善生活条件的,他们对现金流有很大的需求,说明这里有很大的市场。

基于这三个原因,没有道理不搞起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就行动起来了。

有句话说的好,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财富基金就相当于是方鸿搭起来的一个生态系统,而且利益蛋糕巨大,会吸引各群体或直接、或间接参与进来展开博弈。

在经过多方和多轮的博弈之后,各群体会基于自身的情况从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

过桥中介、资金掮客会从中发掘机会,挖掘出一笔利润出来吃进肚子里;银行、信托等大型金融机构会划走一部分蛋糕;购买理财产品的普通大众本来只能二选一,但只要愿意让出一部分利益就能两者兼得,生活得到改善,早十年享受也不亏;房地产行业也照样会有刚需户来买他们的房子,不愁财富基金虹吸资金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所以地产界真正的高端玩家,对财富基金的事情是气定神闲,他们也看出了其中奥妙所在,明白了方鸿的一些意图。

只要各群体都能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经过博弈之后,顺利吃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那么一切都会相安无事,就算有造成利益矛盾冲突的意外案例也是少数个例,并不会影响全局。

这些方鸿自然是早早的就看清楚了,所以把框架搭建起来之后就让生命自己去寻找各自的出路,不会下场过多干预,也没有必要更没道理去干预。

能让生命自发地去寻找到出路,这才是顶尖大师级的操盘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