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洒家要根棍子,越粗越好(1 / 4)

作品:《崇祯变成鲁智深,拳打奸臣

!--go--

6

王承恩也是豁出去了,直觉告诉他,虽然天子今天很反常,可对于大明来说这种反常是好事,若是天天如此,大明是肯定有救了。

王承恩之前很悲观,他对朱由检忠心耿耿,但面对糜烂的大势无能为力,手里的东厂也就压制一下那些文官,对于李闯,张献忠,后金一点办法都没。

他私下早想过,若是真到了万事不可为的时候,便殉了这大明吧……

死志已明的人,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不死,而且似乎还有好日子可以过,那种欢喜常人难以想象。

王承恩琢磨了半天,觉得既然天子反常,那么自己跟着一块儿就是了,事情再坏,还能坏过两个时辰之前?

“奴婢现在心里明了了,圣明莫过于天子啊!”他真心实意的赞叹道。

“大臣乃天子手下,臣子不法,天子行法,是理所当然!”王公公点点头,他成功的说服了自己。

至于执行方式,这种小问题,那,那不在考虑之列……

一拳头打飞,和砍脑壳比起来,似乎还更体面些不是?

……

接下来,皇帝披阅奏折,一直到批到晚上戌时半。

相当于后世的晚上十点。

王承恩几次请万岁先用晚膳,但没有任何效果。

此刻见朱由检站起来,他连忙去传膳。

皇帝御膳原本是由光禄寺负责,也许国朝建立之初,有剥皮萱草的压力,光禄卿、光禄大夫们做事尚且勤勉认真,饭菜估计味道也不错。

可越往后便越不行。

眼下京城就有谚语,唤作:“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意思是四大不靠谱,或者说有和没有都这么回事。

光禄寺名列第三,力压太医院一头,可见这时候皇帝吃得真是不怎么样。

嘉靖皇帝就很不客气的评价过:“无论祖宗时,两宫大分尽者,嫔妃仅十余,宫中罢宴设二十年矣。朕日用膳品皆下料,无堪御者。”

翻译成人话就是,二十年了了,老子吃得都是不是好东西,不配给皇帝吃的。

但光禄寺是常设衙门之一,不好裁撤,而且光禄寺不但管皇帝吃喝,紫禁城里凡是活人要吃的东西全部有光禄寺负责供应。

东西难吃,但不吃是要饿死人的,大明紫禁城里光太监就有上万,他们得吃东西啊。

再有大明虽然不济,但宫禁依然整齐,不像晚清,每天清晨乾清门摆了一堆早点摊子,由宫里的太监、苏拉操持经营,面对的顾客是上早朝的大臣和太监……

不管你是军机大臣,还是笔帖式,都露天坐小板凳上吃早点……

甚至还有官儿为此写诗“前朝忆,忆得出隆宗。苏造肉香麻饼热,炒肝肠烂杏茶浓。铺猷日初红。”

至于太监在南书房外晒大酱,熏得外国使臣掩鼻鼠窜扬我国威的事情就更不谈了。

大明万万没这个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