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众聚诸侯,洛空求祖!(2 / 4)

作品:《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听到董卓已经逢迎刘协为帝,洛空的心头却没有什么波澜了,早在刘辩死的时候,洛空就知道董卓一定会迎刘协为帝。

他只是突然想到,灵帝这一系的大汉帝系真的要彻底结束了。

两个灵帝的嫡皇子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庶皇子,还是董卓所立的。

袁绍是绝对不可能承认刘协帝位的,仅仅帝位问题就要把狗脑子都要打出来。

但这些已经不是洛空所愿意去想的东西,他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董卓那颗丑恶的头颅拧下来。

有战马的情况下,再加上卜才三人以及颜良都是猛将,一行五人率领着会合而来的太平军一路比较顺利的冲出了南门,一出皇城南门就见到大量的士卒正在街道之中激战。

袁绍正坐镇中军,文丑守卫在他的身边,荀攸有些狼狈,但好歹是逃得了一条性命,王允却不见踪迹,大概是失落在了乱军之中。

随着西凉援军渐次增多,袁绍军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荀谌面上带着焦急的神色,不住的盘算着己方的战损,多次想要向袁绍提出撤军,但是见到袁绍坚定的神色,知道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袁绍是一定要等颜良从皇宫之中出来,才会离开这里的,荀谌早在两刻钟之前就已经劝过袁绍撤军,但是袁绍直接说道:「我军还能战,若失我一员大将,岂不痛哉?颜良受吾之命进宫搜寻,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袁绍紧紧地攥着手中利剑,他对目前场中的局势是有判断的,而且和谋士的角度不同,荀谌和荀攸所做的是谋算,讲的是算计,而袁绍所在意的是人心。

他坚信,虽然表面看起来大军风雨飘摇,但只要自己还在这里,就能稳定住大军的人心,只要人心稳定,大军就坚不可摧,若是自己真的就这么灰溜溜的撤退,大军的战力瞬间就要崩溃了。

事实证明袁绍的判断没有出现问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表面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阵线,竟然稳稳的扛住了,当然这和在洛阳城中稍微施展不开也有关系。

但结果是非常好的,袁绍成功的撑到了颜良等人出来,一直在袁绍身边护卫的文丑轻轻松了一口气,望着袁绍的眼神就像是在望着神一样,他对袁绍的忠诚已经达到极点了。

洛空骑马冲到袁绍面前,抱拳道:「多谢本初公襄助,空感激不尽,不知董卓在何处?」

太平军的出现,让阵线更加稳固,这下袁绍准备撤退了,他望了一眼紧紧抱着洛空的唐皇后,心知皇帝果然是驾崩了。

袁绍有些悲伤,又有些欣喜,心情极度的复杂,他不算是汉室的忠臣,因为他觉得皇室不过如此,连续多少代皇帝都没有资格坐在帝位之上。

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皇帝之位,有能者居之,这些汉室皇帝无德无能,有什么资格作为天下的统领?

刘辩是个有德行的,袁绍心里对刘辩还是认可的,现在刘辩这最后的皇帝死去了,只剩下一个董卓的傀儡刘协,这汉室的大旗是真的要落下了。

谁来扛旗呢?袁氏能得到天命吗?

无数思绪在袁绍的脑海之中闪过,然后他听到了洛空在问董卓在何处。

袁绍望向洛空,浑身都是伤口,不住的有鲜血从伤口之中浸出,那些结痂的伤口也在剧烈的动作之中裂开,但是

在洛空的眼底深处,有无尽的火焰,似乎要燃尽一切。

那是愤怒之火,是生命之火,是灵魂之火是洛空整个人的全部。

袁绍明白了一些什么,他望向了荀攸,他想起了荀攸说的,无双侯已经有了赴死之心,只要能杀死董卓,他愿意付出生命。

袁绍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干,问道:「君侯,董卓就在西凉军中,想要冲过去杀死他,是不可能的。

董卓现在势大,不如我等先离开洛阳城,召集群雄,共讨董卓,时间不会很久,在我等前来洛阳时,实际上当初的勤王诸侯之中就有不少心系朝廷之人前来了。